夏季是日本傳統的假期,在富士通(Fujitsu)、東芝 (Toshiba)等知名公司里,卻隨處可見機器滿負荷運轉、員工干勁十足的場面,這是日本經濟持續疲軟十年中難得的一幕。
這似乎在佐證去年以來日本經濟的復蘇。今年8月12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一系列讓人振奮的消息,日本經濟已連續第六個季度保持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2.3%;6月份的失業率也已由5月份5.5%的紀錄高點下降至5.3%;股市從4月份創下的20年低點反彈了大約25%。
對于10年來折合成的經濟增長率從未達到1%的日本來說,這已足以使人贊嘆。
從微觀來看,日本企業減少勞動力成本和向低成本制造中心轉移的做法導致了今年前3個月日本最大的1000家公司運營利潤增長了25%,大型出口企業的利潤上升了70%;另外一方面,日企借助了全球經濟的改善:去年,由于中、美經濟的增長,日本的貿易盈余增長了近30%。
正如摩根斯坦利(日本)的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所指出,日本企業降低成本的速度快于銷售下降的速度。
經濟增長的基礎開始變得堅實;來自資產負債、產量過剩和勞動力資源調整的壓力在減少;平面電視和數碼相機的銷售迅速上升——總之,曾經失去的信心在恢復。
不過,觀察人士還是傾向于認為,這只是近年來多次短命周期性復蘇中的一次。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駐東京經濟學家克里斯·沃克(Chris Walker)表示:“至今還沒有看到經濟前景總體一片光明的跡象”。
官方甚至也表達了這種看法,金融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稱,“我們要堅持推進經濟結構改革,才能使當前出現的好勢頭變成真正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對經濟復蘇首要的質疑來自于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本身,國內需求的增長被過分夸大了,它可能只是暫時的——即將開始的房屋和煙草稅率變化導致消費者提前消費;日興證券(Nikko Citigroup)經濟師認為,拉動本次復蘇的利潤增長勢頭已開始減緩,而通貨緊縮仍很頑固。今年4-6月份的GDP平減指數──GDP名義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1%。由于一些公共行業改變發放獎金的時間,GDP平減指數被夸大。
經濟增長帶來的興奮使人們忽視了日本的名義GDP依然遠小于1990年代后期。準確衡量價格下降的GDP緊縮指數在一季度達到了-3.5%;二季度通貨緊縮確有放緩,但也是由于一些反常因素所致,且價格的明顯下降抵消了經濟增長。
從長期看,通貨緊縮將削弱和破壞經濟。緩慢而持續的價格下降將使稅收、公共債務和金融體系的償付能力受到懷疑。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析,日本銀行體系的功能障礙有可能演化為系統危機。
此外,日本經濟還面臨社會開始老齡化進程、乃至財政問題的威脅。10年來,日本政府以大量開支和貸款刺激經濟,財政赤字為GDP的8%,總債務和GDP的比例達150:100。不管這個鴻溝能否被削減政府開支和增長稅收填平,都將對未來的國內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即使經濟復蘇僅是暫時現象,可對首相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及包括竹中平藏在內的內閣而言卻正逢其時。小泉承諾的多項改革措施都未能推行,如對高速公路公司和郵政儲蓄系統的改革。日本政府為高速公路公司耗費了大量資金,而郵政儲蓄系統正是這些資金的來源。如果刨除物價因素,日本經濟實際上幾乎沒有增長;但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因通貨緊縮的原因出現下滑。
準備大選投票時,竹中平藏和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Masajuro Shiokawa)一直在以言論支持經濟。包括美國財長斯諾(John Snow)和駐日美國大使霍華德·貝克(Howard Baker)在內的美國官員,已公開表示對小泉經濟改革的支持,顯然是在酬謝他在伊拉克和朝鮮問題上與美國的合作。經濟增長最終幫助小泉在大選中獲勝。
這些因素都不能支持關于日本經濟加速增長的預期,日本政府自己的設想是,日本的長期增長將略高于每年1%。即使價格下降能夠停止,經濟恢復名義增長,日本經濟恐怕也很難再現往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