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放先生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自1 949年3月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回到北京、提前結束了在老解放區華北大學的研究生學習后,就開始從事馬列主義政治理論的教育和研究,迄今已長遠半個多世紀。這位在1 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開國大典的學者,多年來在政黨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研究方面傾注了巨大心血,成就斐然。以下即是高放教授就“十六大與政治文明”這一話題對本刊的答問錄。在答問錄中,他對黨的新領導班子提出了兩條新建議——重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切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十六人為恢復國際共運的民主傳統樹立了良好實例
《南風窗》: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六大有很多創新。除了在理倫上增加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政;臺上制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之外,您認為在組織上的創新表現在哪里?
高放:我認為在組織上的最大創新就是大幅度更新了中央領導班子,中央領導人大幅度地年輕化了。中共十六大平穩而又順暢地解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中新老班子交替這個老人難問題。順利實現新老交替,為恢復國際共運的民主傳統樹立了良好實例。
《南風窗》:您是專門研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專家。中共十六大在組織上的新變化,對國際共運會有什么重大意義嗎?
高放:我認為有重大意義。自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第一個共產黨起,就確立了黨內民主的原則,規定黨的領導人通過民主選舉產生,有任期,權力受黨員和黨代表大會制約。1871年第一個工人政權巴黎公社又開創了普選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先河。1917年俄國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之后的頭六年,在列寧領導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初步建立。黨和國家領導人權力有分工,職務有任期,更替有選舉。列寧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任國家軍委主席,斯大林任黨中央總書記,當時列寧主張領導人應該55歲就退下來。由于俄國君主專制傳統影響很深,自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步個人獨攬黨、政、軍三大權,還實行終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從此個人集權制、職務終身制、指定接班人制被誤認為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正統,以致造成后來蘇聯、東歐發生劇變的悲劇。斯大林帶頭搞了第一代個人集權制、終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經過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第二代、第三代延誤了政治體制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時期義改變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照搬西方那種多黨制,招致蘇共覆亡。東歐社會主義各國仿照蘇聯模式,傳到兩代也覆亡了。我國過去受蘇聯模式影響,圍繞接班人問題也發生過“文化大革命”、林彪飛逃、“四人幫”等事件,造成政局劇烈動蕩。中國共產黨充分吸取了中外歷史經驗教訓,這次十六大平穩、順暢地實現了黨的最高領導層的新老交替,這就為恢復國際共運的民主傳統樹立了良好實例,是黨內民主回歸政治文明軌道的標志。這個新舉措也會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有的國家共產黨領導人已經年屆七八十歲,仍然身居高位,肩負重任。我們黨的實踐經驗會證明領導人年輕化,領導人權力有分工、職務有任期、更替有選舉,才能使黨永遠保持青春活力,才能使社會主義國家長治久安。
《南風窗》:這個老大難問題,十六大究竟是怎樣解決的呢?
高放:十六大之前,人們對十六大將要產生的中央高層領導班子有過多種多樣的估計和猜測。歸納起來無非是小換班、中換班、大換班和不退、半退、全退三種可能性。大會選舉的結果卻是中央委員會成員大幅度更新,大幅度年輕化,甚至出乎人們的意料。這實在是很大的進步,很大的創新。19日個中央委員和158個候補中央委員,全部是建國以后參加學習和工作的,平均年齡55.4歲,50歲以下的占1/5,多半是全國多數人不熟悉的新秀。
《南風窗》:這么多新秀究竟是怎么選拔出來的呢?
高放:這個問題提得好,值得我們重視。我在這里鄭重推薦大家細讀一篇文章,就是2002年11月15日各大報刊出的新華社記者何平、劉思揚合寫的《肩負起繼往開來的莊嚴使命——黨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誕生記》。其中講到黨中央為了選拔新一屆中央委員,從2001年5月起花了一年多時間派出46個考察組,分赴98個黨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11個中央金融機構,23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31個省、自
從2001年以來江澤民總書記四次講到“政治文明”(即2001年1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2002年“5·31”講話、7月14日在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講話以及十六大報告),這時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問題已成為黨的重要決策,引起了全黨、全國重視。這次在十六人上中央高層領導班子能夠平穩、順暢地實行新老集體交接班,就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具體表現。今后還要在黨章中明文規定中央委員的年齡和任期限制,這樣才能使社會土義政治文明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程序化。
政改成功才能根治腐敗
《南風窗》:您認為當前在建設政;臺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方面最緊迫的任務是什么?
高放:我看最緊迫的任務莫過于如何加強民主制度建沒,有效地防止黨政官員腐敗。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對黨最不滿意的就是懲治腐敗不得力,中國在國際上聲譽最不好的方面也首推官員腐敗程度嚴重。1995年成立的一個非政府國際組織,名為“透明國際” (TronSparency International),總部設在柏林,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每年公布各國政府廉潔指數,有廣泛國際影響。它以得分4為標桿,指數在4以上為比較廉潔國家,在4以下為腐敗較嚴重國家。1995年我國得分2.16,在被評估的42個國家中倒數第二。到2001年,我國得分3.15,在被評估的91個國家中排名第58位。這表明我國懲治腐敗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比起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還相差較大。香港1995年得分7.12,2001年得分7.9,臺灣1995年得分5.08,2001年得分5.9。芬蘭、丹麥等國在廉潔方面甚至得10分滿分。某些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在反貪反腐方面之所以大見成效,主要經驗是制度嚴,使官員不能貪,懲辦重,使官員不敢貪。這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如果不借鑒他山之石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有的政治新秀也是可能變壞的。據《南方周末》2002年11月16日報道,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就有五個人未等到十六人換屆即因腐敗嚴重被撒消候補中委。他們是寧波市委書記許鴻運(1999年9月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開除黨籍),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徐鵬航(2000年1 0月十五屆五中全會決定留黨察看兩年),福建省委副書記石兆彬、云南省省長李嘉廷(彝族)(2001年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開除黨籍),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兼黨委書記王雪冰(2002年11月十五屆七中全會決定開除黨籍)。我曾經在一個城市聽到過百姓議論當地領導的“換屆”問題,“老狗飽狗好侍侯,壯狗餓狗吃不夠。”如果我們不善于采風納諫,說不定過幾年還會有一些高級干部中彈落馬。
《南風窗》:您看究竟要采取哪些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根治腐敗呢?
高放:我以為無非是治標與治本兩種途徑,雙管齊下,互相配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所謂治標,就是規定黨政官員定期公布個人財產制度,切實推行銀行存款實名制,規定黨政官員收受財物禮品限度和交公并定期公布制度,對處級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經商辦企業有嚴格限制,確立保護和獎勵舉報人的制度,等等。對貪官污吏不能抓大放小,應該無論大小一抓到底,一律分別嚴懲不貸。
所謂治本,就是發展黨內民主、黨際民主和人民民主,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把權力過度集中的政治體制改變為權力合理配置的民主政治體制。對此我已發表過大量文稿,都已收入最近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文集《政治學與政治體制改革》。其要點是:把黨的權力中心從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轉移到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把“全黨服從中央”改為“全黨服從黨代表大會”,“地方和部門服從中央”,黨代會實行年會制和常任制,黨的各級紀檢委轉歸各級黨代會領導,其職責是專門監督各級黨委成員,提高各民主黨派的地位與作用,完善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多黨聯合執政制;實行黨政分開,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權力機關,人人常委會委員長即國家元首,實行司法獨立,黨政主要領導人逐步改由差額競選產生,切實保障憲法規定“享有”的卜四項自由權利。只有政治體制改革大有進展并取得成功,才能根治腐敗并且真正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民主政治就是人類的先進文化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個代表”也包含著“始終代表民主政治的必然趨勢”的內涵。對于這一點,我們同樣要有強烈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