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S促使中國檢討公共衛生體系
雖然SARS所造成的影響已逐漸減退,但此次疫情使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最新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報道稱,隨著新增病例逐漸減少,中國承諾大幅度增加基本投入,恢復醫療保健體系。
5月份,中國政府宣布向公共衛生體系撥款人民幣110億元,用于預防SARS和興建隔離設施。WHO也籌集了1億美元資金用于重建中國的疾病控制基礎設施,并試圖在9月份的全球多數地區流感高發期到來前,遏制SARS蔓延的勢頭。在華的外國公司也向中國政府捐助了款項用于抗擊SARS。
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吳儀及衛生部副部長高強向WHO的官員表示,將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作為他們的使命。這意味著將有大量領域獲得投資,如衛生預警系統、流行病防治、相關培訓和疾病控制系統等。
這并不是第一批增加政府衛生開支的計劃。2002年10月份,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就表示,要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建立農村初級合作醫療體系。根據計劃,中央和地方政府將撥款資助農民的醫療費用。而SARS的爆發,已經將公共衛生系統的問題推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發表的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全國的醫療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3%。但問題是其中的63%是公眾自己掏腰包,高于1995年的53%。這一局面能否只通過增加投入來解決還存在很大疑問。而且如果醫療收費仍然居高不下的話,那么許多人可能根本就無力負擔。
在有7億人口的農村地區情況更糟。多數農民都沒有醫療保險,醫療費用上升的速度遠遠高于他們收入增長的速度。中國農村醫療服務的水平與印度接近。據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的權威報告顯示,農村貧困人口所接受的醫療服務有85%要他們自己支付費用。
現在,WHO還在努力勸說中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疾病普查。WHO的一位官員說,目前中國慢性傳染病的危害也不容忽視,但缺乏重視以及必要的醫療資源。
報紙
■ 華爾街日報/5月27日/美國不再視中國為潛在敵人
美國的戰略部署正在變化,拉姆斯菲爾德新的戰略部署將“不穩定弧形地區”里面“與世隔離”國家可能滋生的恐怖分子和大規模傷亡武器作為首要目標,美軍必須面對“在遙遠、危險的地方”進行多次“小規模、慘烈作戰”的現實。在這樣的新戰略下,有些軍官擔心,美國得同時打好幾場仗,而打這些仗的時候,美國可能得依賴價值觀迥異的新朋友。因此,美國會不再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
■ 《聯合早報》/5月27日/切勿夸大中國SARS的政治性
SARS使中國行政、社會諸多弊端,尤其是官場的陋習、行政管理體系的問題,還有人性丑陋,都充分地暴露出來了。但將中國的政治改革推動力寄于外在的力量或者一種事故是很不切合實際的一廂情愿。此外,還有論者說,SARS影響了中國的國際關系,這也夸大其辭。文章認為,一個事故、一起災難不太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契機。中國的改革有其自身的內在邏輯和路徑。
網絡·期刊
■ BBC中文網/5月26日/胡錦濤登上國際舞臺
胡錦濤迄今仍然是外界了解很少的一位世界大國領導人?,F在機會終于來了。胡錦濤正式登上國際舞臺,先后訪問俄羅斯和歐洲。人們對他能有什么新的了解呢?中國爆發SARS危機期間,胡錦濤表現得大膽、果斷。胡錦濤此次出訪之后,相信有更多的人會了解中國的這位新元首。
■ 明鏡(德國)/5月26日/半島電視臺有伊拉克間諜?
半島電視臺被視為阿拉伯世界的CNN,但是,最近在巴格達發現的一些文件顯示,該電視臺內的數名攝像師和高級員工曾為伊拉克情報部門效力。半島電視臺尚未就這些文件作出回應。如果這些文件的可信性被證實,它將不僅對半島電視臺,而且對整個阿拉伯世界媒體的前景,都將帶來十分深遠的后果。
輯/王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