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立的張武,略顯單薄的中等身材,目光中、話語里顯現著智者的穩健與洗煉。他于1987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璜系商業美術專業,十幾年來在高校、公司從事企業形象設計、企業宣傳策劃工作,在許多報刊發表了大量的企業形象建議設計文章,策劃編輯、出版多部企業形象設計方面的專業書籍,業績突出,成為業內頗受矚目人士。他現任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以下簡稱“始創”)董事長。
脫穎而出
第29屆會徽中國印能夠在群英薈萃的上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作者“始創”公司董事長張武對此說:“我們能夠最終獲勝,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應該說,我們設計的會徽方案是最適合大多數人的會徽?!?/p>
在擔任評委的人員組成中,既有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奧運會景觀設計專家、國際奧委會景觀顧問、亞特蘭大百年奧運會設計主任布雷德·科普蘭德等11名中外著名設計師及美術家組成的專業評選委員會,也有來自社會各界的30名代表組成非專業評議委員會。業內人士與行外人士共同來評審應征作品,評選的難度可想而知。
復評開始后,中外專家評委經反復比較、認真篩選后,投下了自己莊嚴的一票。很快,統計結果出來,前十名設計大賽獲獎作品產生。獲得第一名的作品是第1498號,就是第29屆奧運會會徽印”的原型,作者為“始創”。
優秀的會徽一定要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最后,幾位篆刻專家認為它是一種圖形,是印章的一種,叫肖形印。至此,第1498號作品有了正式的名稱--中國印。
今年2月,北京奧組委將會徽樣本、陳述稿和電腦演示版帶到了國際奧委會。當這個從近2000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北京奧運會徽定格在屏幕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說:“非常完美,很有詩意、充滿了青春和活力,代表著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它是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燦爛文化的完美結合?!?/p>
集體創作
作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創意總監張武坦言,會徽的設計與完成熔入許多人的勞動與心血,她是集體創作的結晶。
早在五年前,張武就不滿足于僅僅為海爾等知名企業做形象設計,而將目光投射到世界體育盛會———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是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后,張武及同仁針對奧運會新會徽設計開發工作就已做好了準備,著手收集歷屆奧運會會徽、吉祥物的資訊。自從去年7月2日會徽設計大賽啟動后,張武帶領著公司的同仁全力以赴地開始創作奧運會會徽。
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如何體現中國文化的神韻?張武和“始創”創意副總監、“中國印”原創者郭春寧開始了苦思冥想?!皧W運是什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取什么元素來表現奧運呢?”這些問題久久縈繞在他們的腦海里。當手中的鉛筆在白紙上勾勾畫畫時,看著變異的字體,心中的困惑豁然開朗。文字,一個最具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的漢文化的符號。中國文化的整個進程都是靠文字來記載,能夠真正代表中國的東西莫過于文字了。
用篆體造一個新的“京”字,用印章作為“京”字的載體,一個體現“舞動的北京”的方案形成了,張武、郭春寧及同事既有些自信,也有些擔心?!安恢肋€有沒有跟我們的方案相似的”。幸運的是,一個月之后,他們接到北京奧組委的通知,“舞動的北京”方案作為會徽的備選方案之一需要修改。
會徽的修改是一項非常艱辛的工作。在北京奧組委的領導下,“始創”以創意總監張武為組長成立了方案修改小組,對原有的方案進行局部調整。漢字在世界文明史上非常獨特,有著個性鮮明的文化特征。原有的“京”字是封閉在印章里的,抽象化的人形有些蜷縮,不夠舒展。張武與郭春寧等設計小組的成員們一起認真研究了中國的甲骨文,將甲骨文的龍字、漢化石的龍爪都“輸入”到這個造型中,并將印章“開”了口,對人形的雙臂和腿部進行了調整,使其人形更舒展、更奔放。
可以說會徽體現著眾多人對奧運會的期盼與向往,也展示了“始創”這個集體的力量。
冷靜思考
8月3日晚“中國印”翩然出世,旋起了陣陣“中國風”。會徽的中標帶給了“始創”巨大的榮譽,同時也帶給每一個參與設計成員喜悅。張武表示,我們就是要借助2008年在北京召開奧運會的契機,充分宣揚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讓全世界更深層次地認識中國。會徽設計的成功,僅僅是“始創”邁出的第一步。今后,我們將繼續參與奧運形象的設計相關項目,展現中國的設計風貌,樹立中國設計師的國際形象。
面對成績,張武很冷靜。他說,我們的作品得到中外評委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外國專家評委對中國風格、中國韻味似乎更情有獨鐘。那是因為在我們的設計理念里,就是要弘揚中國文化。作為一名民盟盟員,我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把東方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