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 宇
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采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里,一位大學生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里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只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里,興奮地觀察起來。正在這時,樹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一只手里的甲蟲含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蟲抓住。看著這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簡直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里的那只給忘記了。嘴里的那只甲蟲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見了昆蟲就忘情的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
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牧師職業,依然熱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并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參加了英國政府組織的“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
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在考察過程中,達爾文根據物種的變化,整日思考著一個問題:世間萬物究意是怎么產生的?它們為什么會千變萬化?彼此之間有什么聯系?這些問題在腦海里越來越深刻,逐漸使他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產生了懷疑。
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后,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醞釀中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
1859年11月3日,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于出版了。在這部書里,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志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新書出版的當天,倫敦街頭的幾家書店門前,人聲鼎沸,擠滿了許多前來購買這本新書的讀者。初版的1250冊新書,當天就被爭購一空。
這本觀點獨特、內容新奇的著作一出版,立即在英國掀起軒然大波:有些人興高采烈,拍手稱贊;有些人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更多的人則把它當成奇聞傳說,到處宣揚。達爾文的劍橋大學教師、地質學家塞茨威克寫信給達爾文說:“當我讀著你的這本書時,感到痛苦多于快樂……書中有些部分使我覺得好笑,有些部分則使我憂愁。”他甚至還在雜志上發表不署名的文章,諷刺挖苦達爾文的學說是企圖“用一串氣泡做成一條堅固的繩索”。一位美國地質學家則攻擊達爾文的著作是“惡作劇”,一批教會首領對達爾文的著作更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企圖組織反進化論者群起而攻之。他們有人寫匿名信威脅達爾文:“你是英國最危險的人!”“打倒達爾文!”誣蔑達爾文的學說“褻瀆圣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啟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而現在,歷史已作出了它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