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昆會議在新加坡議題上的協商失敗了,但它不是指成員方沒能就有關游戲規則的制定達成協議,而是指沒能就這一議題啟動談判達成協議。這與農業等問題上的“未果而終”是不同的。
人們在談論坎昆會議失敗的時候,往往把原因歸于農業談判沒有取得結果,但卻忽視了另外一個重要議題———新加坡議題對坎昆會談的重要影響。實際上,圍繞新加坡議題展開的爭論非常激烈,它最后未能取得進展是坎昆會議未果而終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坎昆會議失敗并不等于多哈回合已經陷入絕境,現在人們把希望寄于今年12月和明年2月舉行的WTO成員方會議。
與其他議題不同
新加坡議題可以說是坎昆會議上除農業談判外最令人矚目的一個問題。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貿易與投資、貿易和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和貿易便利化(或叫貿易促進)。之所以把這些問題統稱為新加坡議題,是因為1996年在新加坡舉行的WTO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同意建立一個對貿易與投資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查的工作組,建立一個研究由成員方提起的有關貿易和競爭政策?穴包括反競爭行為?雪之間相互關系的工作組,再建立一個工作組對政府采購行為的透明度進行研究,并以該研究為基礎,再達成適當的協議。但直到2001年11月多哈部長級會議上,WTO成員才一致決定,把上述四個問題同農業、服務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問題一起,列入與執行有關的“工作計劃”。人們把這四個問題合稱為新加坡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同其他議題不同,“多哈宣言”為新加坡議題規定的目標并不是談判進行的日程和具體內容,而只是有關問題的重要性和啟動談判的時間以及關于談判方式的規定。比如,在貿易與投資關系問題上,“多哈宣言”指出:長期跨境投資,特別是外國直接投資有益于擴大貿易,因而建立一個透明、穩定和可預見的多邊框架顯得十分必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同意在第五次部長級會議之后舉行談判,談判以該會議上對談判方式以明確一致的方式形成的決定為基礎。這里講的“第五次部長級會議”,就是指坎昆會議。在貿易和競爭政策、政府采購透明度以及貿易便利化三個問題上,“多哈宣言”也都有類似的規定。因此,按照多哈會議的規定,在坎昆會議上,WTO成員方應當就啟動新加坡議題談判做出正式決定。但坎昆協商并未取得結果。由于多數成員反對現在就在這些問題上啟動談判,坎昆會議達成的部長案文在與新加坡議題有關的四個問題上只做了這樣的規定:鑒于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即多哈會議)以來在有關工作組中進行的討論未能為在這一領域開展談判提供基礎,為此,我們決定在工作組中“進行進一步的問題澄清工作”。坎昆會議在新加坡議題上的協商失敗了,但它并不是指成員方沒能就有關游戲規則的制定達成協議,而是指沒能就這一議題啟動談判達成協議。這與農業等問題上的“未果而終”是不同的。
失敗的原因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農業談判沒有取得結果是因為農業補貼等問題是一個老而又老的問題,它涉及WTO有關成員經濟制度等深層次的利益;而新加坡議題沒有取得進展,一個重要原因則在于這是一個新議題,它涉及WTO成員的重要利益,但其涵蓋的內容等問題尚有待澄清。
大家知道,新加坡議題涵蓋的四個問題是歐盟和日本等發達成員在新加坡會議上提出討論的,但遭到許多發展中成員的反對。后來,在多哈會議上,在發達成員的力主下,最后還是把它們列入了“工作計劃”,這實際上是一種相互妥協的產物。具體來說,妥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一攬子方案中的妥協。“多哈宣言”強調多哈回合是發展回合,并把發展中成員關心的烏拉圭回合決議的執行等問題列入多哈議程,表現了發達成員對發展中成員做出的妥協和讓步。與此同時,發展中成員也在新加坡議題等發達成員關注的問題上做了讓步。因此,后來坎昆會議在新加坡議題上的失敗不應當孤立地來看。這是一攬子方案中南北利益沒有得到平衡的結果。其次是具體議題中的妥協。新加坡議題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經濟生活中的實際變化。拿貿易與投資的關系來說,經過戰后幾十年的發展,貿易與跨國公司跨境投資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1995年,全世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6.1萬億美元總額的1/3來自公司內部的貿易,其中包括子公司同母公司以及位于不同國家的子公司之間的貿易。跨國公司跨境投資與貿易之間的這種關系確實需要有一個框架、有一些規則加以調節和管理。問題是,在這一領域中,發達成員占據明顯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出來的有關框架和規則往往有利于發達成員,而不利于發展中成員。為了使發展中成員和發達成員的利益能夠處于比較平衡的狀況,“多哈宣言”在新加坡議題的有關條款中規定,“應考慮發展中和最不發達成員的特殊發展、貿易和財政需要”,并在該領域為它們提供“更多的技術援助支持,包括政策分析和發展”。
問題在于,“多哈宣言”發表后,發達成員并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多哈回合并沒有成為真正的發展回合。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成員就不可能在發達成員特別關注的新加坡議題上做出重大讓步。而且,新一輪談判的議題已經很多,對許多成員特別是一些發展中成員的代表團來說負擔已經很重,若再加上新加坡議題,許多成員將不堪重負。
一點新進展
坎昆會議后,WTO及有關成員圍繞新加坡議題所做的努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WTO主要官員一直在努力推動談判向前發展。據報道,WTO總理事會主席、負責協調新的談判努力的烏拉圭大使卡斯蒂略已在過去幾個星期里同WTO的數十個成員展開了磋商,尋求在日內瓦重啟談判,包括召集一些成員就新加坡議題進行協商,試圖找到共識。
二是,為打破僵局,WTO成員方提出了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一些非洲和加勒比國家表示,他們可以討論新加坡議題四個問題中爭論較少的兩個———政府采購和貿易便利化?穴后者主要涉及減少海關程序并打擊腐敗?雪,但不主張討論其他兩個問題,而在坎昆會議上,這些國家對新加坡議題是持完全反對意見的。有的成員則主張從爭議較少的一個分議題———政府采購透明度開始討論,其他三個分議題是否進入討論留待以后決定。但也有一些成員仍堅持在坎昆會議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卡斯蒂略11月8日在日內瓦說:重新啟動僵局之中的全球自由貿易談判的工作雖有所進展,但這距離12月有效啟動談判的目標還很遠;應當把12月的會議視為前進的“墊腳石”,而不應視為談判的最后期限。
編后記
編輯完這個系列的六篇文章,說實在的,心里感到挺沉重:多哈回合談判道路艱難,各方利益協調不易,南北分歧很大……
很多人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貿易是文明之母。從這點出發,再加上人們的足夠聰明,相信還是可以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所以,對多哈回合談判也不應毫無信心。
非常感謝本系列文章的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陳德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