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交流是中美兩國關系中一個十分敏感同時又極端重要的領域。自2002年年初以來,中美雙邊軍事交流持續升溫,兩軍交往的層次和規模不斷攀升。中美雙邊軍事關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從“撞機”冰凍期到恢復交流
2001年初小布什上臺,美國鷹派勢力大張,兩個代表人物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分別出任正副國防部長,執掌了五角大樓的大權。拉氏上任伊始,即下令全面審查中美兩軍關系和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與中國商定的兩軍交流計劃,并嚴格規定:今后兩軍間的任何一項交流和互訪項目必須呈報美國防部審批。同年4月,中美發生“撞機事件”,拉姆斯菲爾德趁機凍結了與中國的軍事交流。美方取消了原定的美國防大學校長加夫尼的中國之行,也不再邀請中方人員參加在檀香山舉行的亞太區安全研討會,并不再要求軍艦停泊香港。拉氏甚至下令取消了美軍向中國廠商定購軍帽的合同。中美軍事交流陷入低谷。
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美國戰略重心隨即轉向全球“反恐”,為中美關系的改善帶來了契機。中美在反恐上合作,兩軍交流再度峰回路轉。2002年初,兩國出現謹慎恢復軍事關系的跡象。美陸軍和海軍新將軍代表團訪問亞洲時,訪問了中國的軍事院校和軍事設施。同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美與小布什總統會晤,達成了恢復中美軍事往來的共識,這為恢復軍事交流鋪平了道路。
2002年11月24日,美海軍“保羅·福斯特”號驅逐艦訪問青島港,幾乎同時,美軍“星座號”、“小鷹號”兩支航母編隊先后獲準停泊香港。
12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率團訪美,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費思舉行磋商。這是自小布什執政以來中美兩國首次舉行副部長級防務磋商。12月12日,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法戈抵達北京,訪問中他參觀了解放軍海軍、空軍部隊以及預備役部隊,并與解放軍高層進行了廣泛接觸。法戈與五角大樓,特別是海軍部的高層關系密切,地位舉足輕重,是中美撞機事件以來訪華的美軍最高將領。
進入2003年,中美軍事交流進一步加強。8月,美航母“卡爾·文森號”抵達香港進行補給。9月,隸屬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兩艘軍艦“考佩斯號”及“范德格里夫號”抵達南海艦隊總部廣東湛江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湛江港第一次對外國軍艦開放。10月,中國海軍編隊則應邀訪問關島,這是中國軍艦首次進入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這一軍事重鎮。
2003年10月,國防部長曹剛川訪美,這是自撞機事件以來,也是1996年遲浩田訪美后中國國防部長對美國的又一次訪問。雙方還確定美國參聯會主席邁爾斯空軍上將明年訪華,而中國軍方高級官員則可能再度訪美。這都標志著中美兩國因“撞機事件”而停滯的軍事交流完全解凍。
實質內容不如80年代
中美軍事交流歷來都與中美政治關系緊密相關。上個世紀80年代,兩國軍事往來一度十分密切。1989年美國對華制裁后,雙方軍事交流戛然而止,90年代雖有所恢復,但一直隨中美政治關系的起伏而波動。美臺關系升級、臺海危機以及“炸館”和“撞機”都嚴重影響了中美軍事關系的發展。
雖然中美兩國的軍事交流出現了積極發展的跡象和趨勢,但目前兩軍交往的層次和規模都較低,與上個世紀80年代相比存在較大差距。80年代,美方曾將中方定位為“友好的非盟國”,兩國高級將領的互訪十分頻繁。除國防部長外,雙方的各軍兵種高級將領都曾訪問過對方。美方還放寬了對華技術出口限制,雙方簽署了用中國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衛星的協議,還在一些具體的軍事項目上進行了合作,例如殲八Ⅱ型飛機的改造、大口徑炮彈生產線以及TBO魚雷項目等。美方甚至向中方出售了當時非常先進的“黑鷹”武裝直升機。而目前中美軍事交流主要是軍艦和小范圍人員的互訪、加強軍事透明度等,具體合作項目并不多,而且美方仍然嚴格限制對中方的技術和武器出口。
前景不容過分樂觀
兩軍交流之所以出現表面熱乎實質內容并不多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目前美國雖然在反恐方面仍需要中國的配合和幫助,但程度遠不如其在抗蘇問題上對中國的倚重。
第二,美方對中美軍事交流缺乏足夠持久的動力。中美軍事交流的實踐表明,美方總是在自己遇到困難、對中國有需求時才對中美軍事交流表現出熱情。一旦擺脫了困境,交流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一旦美國的反恐戰爭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中美軍事交流很可能再次出現反復。
第三,從根本上講,美國對中國的崛起和軍事力量發展壯大的前景始終存有疑慮和戒備之心,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政策和先發制人的戰略也與中國和平發展的國家戰略相矛盾。美國在加強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仍然不斷提升美臺關系,向臺出售先進武器,還存在著中美兩軍在臺灣問題上爆發沖突、從而成為敵手的可能性。這一切都決定了兩國的軍事交流不會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