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棄奢侈并不能消除貧困;
2.奢侈品的生產對社會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3.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日的必需品。
在每一個進步的開端,總會有一些產品似乎完全是多余的,因為在產品發明之時沒有人能真正地應用這些產品。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都會變得不同。汽車、手提電話和個人電腦就是昨日之奢侈品,今日之必需品。我們必須多多嘗試,將各種純粹事關奢侈品的想法付諸現實,才能真正有所進步,畢竟奢侈品會突破技術的極限,從而不斷創造財富,使富裕程度越來越高。
上述觀點在今天看來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充滿了積極的意義,然而從歷史上看,絕大多數人對奢侈品的心態卻通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人們從道德上必須對奢侈品加以鄙夷,因為它是多余的,并且使用者是搜刮社會財富的人;而另一方面,這些人的內心又向往或至少并不排斥對奢侈品的享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復雜心態,是因為在人類歷史上極度富裕與極度貧窮的現象始終并存,并且許多人都相信二者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系。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世界上少數富裕社會放棄奢侈是否能消除其他地方的貧困?本書作者沃夫岡·拉茨勒給出了否定的評價。事實上,只有肯定富裕才會帶來更多的財富。在他看來,奢侈品的生產對社會的迅速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它集中最先進的技術、最和諧的產品美學、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質內涵,它能刺激革新,創造工作機會,塑造品位和風格。
拉茨勒是一位戰略家。在這本書里,他第一次詳盡地闡述了奢侈品的歷史淵源、經濟背景、道德倫理分析和對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對奢侈品的要領除了物質產品之外,更延伸到了健康、休閑、旅游、體驗、飲食、運動、社交等多方面。讀者可以在書中看到包括范思哲、萬寶成、斯沃琪、阿斯頓·馬丁、香奈爾等在內的眾多國際著名奢侈品牌的發展史,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
在全球化經濟中,產品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象征,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普通產品,而這種奢侈品轉化的速度,恰恰體現了社會技術進步和經濟水平提升的快慢。作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經濟思維需要改變。奢侈品需要不斷建立新的標準,從而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沃夫岡·拉茨勒的這本書是關于我們生存觀念與生存方式的一次討論,它既是一種啟迪,更是一次感官上的愉悅享受。
《奢侈帶來富足》 [德]沃夫岡·拉茨勒著 劉風譯 中信出版社 2003.8定價:2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