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一條“絲綢西去,天馬東來,延綿萬里,舉世聞名”的路。
一條路,一條運去瓷器、中藥,運來葡萄、苜蓿,貫穿古今,流光溢彩的路。
在中華文明聲名遠揚前,這是我們先人積極進取、氣吞八荒,勇敢地走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惟一通道。一隊隊銜尾前行,運送東方文明的駝隊,在千里戈壁,萬里大漠留下他們倔強前行的影子,在絲綢鮮亮的光芒中走向遠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舍晝夜,堅韌不拔地行走在寂寞而荒涼的沙丘上,耳畔與心頭飄拂的,惟有那悅耳動聽的駝鈴聲。
落寞而茂盛的絲綢之路,吹拂著秦漢的雄風,沐浴著唐宋的花雨;吹舞著飛天的倩影,奔騰著天馬的英姿……聲聲駝鈴悠長而清亮的音符,把光榮與夢想,奉獻與回報,驚險與刺激,膽略與信念,播撒在那些粗獷、蒼涼、神奇而美麗的地域,也把開放、開明、開通、開風氣之先的旗幟插在大食,插往羅馬,插向歐洲。
勇敢無畏、忠誠無私的張騫,手持漢旄,懷揣傳播中華文明、溝通各民族往來的美好信念,往來跋涉,歷盡艱辛,打通了“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使者相望于道,故人相期于途”的絲綢之路。為保衛這一成果,漢代構筑了與之并駕齊驅的萬里長城,并移民墾荒,屯軍塞上,設郡建縣,使之相輔相成。
于是,漢唐商旅邁開雙足,用持之以恒的豪邁,鍥而不舍的頑強丈量世界,萬千次躬耕血汗的踐行中,千百次沐風瀝雪的跋涉中,才踏出這條絲綢之路——財富之路,友誼之路,探險之路,求知之路,無畏之路,撒播中華文明之路。
走過堅毅果決的張騫,走過怯弱膽小的甘英,走過吟詩植柳的左公,走過遭貶壓抑的林則徐,留給我們的不僅有矢志拼搏的跋涉,也有悲憤難抑的吶喊;不僅有堅如磐石的誓言,也有殘缺悲傷的馬嘯;不僅有金戈鐵馬的怒吼,也有艱難曲折的探索……
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輝煌燦爛的漢唐盛世。
西部大開發使沉寂多時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出無限生機。河西走廊、樓蘭古城、沙漠綠洲……以最初的感動、最初的英姿,飽蘸亮麗迷人的亮澤,觸動歲月悠遠的神經。那些平樸誠實的心靈,被一種五谷豐登、富庶殷實的小康社會的美景所陶醉。美好的信念如月,洗濯日子的蒼茫與迷亂。西氣東輸,拉動西部與祖國內地的交往。而退耕還林(還草),涵養水源,重新打造山川秀美的西部,亞歐大陸橋隴海路電汽化、復線的全線貫通,又會使古老的絲綢之路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條條高速公路如長虹飛架絲路。一棟棟住宅小區森林般拔地而起。一塊塊特色旅游區域的開發建設如日中天,蓬蓬勃勃。一個個小城鎮建設紅紅火火,衛星般拱衛著大中城市的快速發展。
山水洗禮著靈魂,沙礫勃發了生命,絲路風光旖旎的絕唱,照徹了生機勃發的土地和充滿希望的心靈之間。
大漠長煙處,騰起升天的巨龍;莫高洞窟里,擠滿海內外賓朋。
金張掖,銀武威,鎳金昌如火如荼。古長安、新金城以亮麗的身姿做大、強旅游品牌。
與生俱來的夢與生命生生不息,絲路與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關。沿著命定的發展方向,我們執著地行進在追尋幸福的絲綢之路上,讓奮進的足跡,鍍亮理想之途的每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