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是國家文物局投資進行的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文物搶險維修工程。該工程應用國內首創(chuàng)的“噴錨粘托”加固方案,從1997年開工,到1984年竣工,歷時八年,圓滿完成任務,譜寫了石窟維修史上的新篇章。
在我國早期著名四大石窟中,麥積山石窟雖然在盜挖盜剝等人為的破壞方面較輕,但在地震坍塌等自然的破壞方面卻嚴重得多,到1949年全國解放時,可謂瘡痍滿目,亟待維修。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和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先后于1952年和1953年委派以常書鴻為組長的勘察組和以吳作人為團長的勘察團,對麥積山石窟進行了全面勘察,對石窟的險情及維修保護問題,除提出幾項應急措施外,還建議政府考慮以現代工程上應用的科學方法(如橫穿崖石裂縫,貫以鋼筋和灰漿)來鞏固危崖。1953年麥積山文物保管所成立,邀請地質、建筑及文物等方面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地質地貌勘察,為探討和確定維修加固方案提供了依據。
1972年,國務院圖博口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勘察的基礎上提出三個加固方案。雖然這三個方案都不夠理想,但基于加固工程的緊迫性,國家文物局于1973年批準采用第一方案:西崖搬遷文物,東崖進行加固,措施是粘、錨、頂、罩。
這一方案的下達引起了強烈反響,關鍵是搬遷文物難以落實。西崖文物中,泥塑和壁畫難以搬遷,若強行搬遷,必然遭到嚴重損害。負責工程設計任務的甘肅省建筑勘察設計院也提出西崖不但可以加固,而且難度還比東崖小。于是便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將全部崖壁采用“錨桿擋墻、大柱支頂、化學灌漿粘結”進行加固的新的設計方案。
在加固方案設計中,省建筑勘察設計院將東西崖分為10個工段,并且在此后兩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全部工段的加固方案設計圖和大部工段加固施工設計圖,繪制了精確度較高的麥積山石窟總體立面圖和棧道分布圖,不僅滿足了施工的需求,而且為研究維修加固前的崖壁建筑遺跡,提供了重要資料。
1975年成立了麥積山石窟加固工程辦公室。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發(fā),全國震驚,麥積山石窟加固迫在眉睫。在此情況下,又成立了麥積山石窟加固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各方關系,研究決定工程中的重大問題,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在此期間,根據承擔工程科研任務的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的實驗和建議,就采用“噴錨支護”新技術,以代替擋墻柱加固方案問題,組織由科研、設計和施工等方面專業(yè)技術人員參加的調查組,赴西安、武漢、成都參觀和調查,最終形成共識:在麥積山加固工程中采用“噴錨支護”技術是完全可能的,它比擋墻柱加固方案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
于是正式向國家文物局提出用“噴錨支護”加固方案取代錨桿擋墻柱加固方案的報告,并很快得到批準。
1977年,施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施工小分隊進駐現場,開始施工。先西崖,后東崖,期間遇到并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至1984年4月,歷時八年的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為:噴護總面積9 100平方米,其中打錨桿2 300根,總進尺 12 500米;架設鋼混結構新棧道1 000米;搭設鋼雨棚70米;還作了崖前的水泥散水坡,鋪砌了通往石窟東西門口的條石臺階。
1984年7月,在天水召開工程鑒定竣工驗收會議。會議由甘肅省副省長劉恕和文化部顧問仲秋元主持。會上散發(fā)了由加固工程辦公室編印的《麥積山石窟“噴錨粘托”加固設計簡要圖冊》和有關設計、科研和施工方面的單行材料。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的圓滿完成,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會議通過了工程鑒定與竣工驗收。會議通過的《鑒定意見》寫道: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在總結了國內巖體加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麥積山石窟巖體的特點和不改變原狀的原則,成功地采用了‘噴、錨、粘、托’綜合加固技術,為保護石窟文物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的途徑。工程造價僅用305萬元,經濟效益顯著。這樣的采用先進技術綜合治理石窟的成功實例,在國內外都是突出的”。
在這次會議上,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的名義刻石立碑,刊于石窟東門崖壁。碑題《麥積山石窟維修記》,內容簡要記述了工程始末。還以同樣名義,向參與工程的科研、設計、施工以及對工程有重要貢獻的協作單位贈送了錦旗,以褒揚他們在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中所建立的功績。1985年,該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竣工后,于當年10月1日起向國內游人開放,次年5月1日起向國外游人開放。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和農歷四月初八廟會期間游人最多,登臨參觀者往往擠得水泄不通,而棧道及洞窟卻安然無恙。1992年從山頂落下一塊危巖,將棧道粗壯的鋼管扶手砸彎,而棧道梁卻完好無損,說明工程質量是可靠的,加固工程經受了初步考驗。
麥積山石窟維修加固工程是我國石窟維修史上空前的壯舉。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高、難、險”石窟維修工程,在歷史上是難以想象的,只有在社會主義新中國才能得以實現。該工程從科研、設計、施工及管理等方面,都積累了一整套經驗。這些經驗對加固類似石窟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