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發現彩虹旗
舊金山是我在美國訪問的最后一站。但其實從首站華盛頓開始,我就在經意不經意間觸碰到了美國的同性戀現象,并驚訝地發現,在美國,所謂的“粉紅經濟”正被無孔不入的商人挖掘出來。
華盛頓的杜邦環島是當地一個著名的同性戀社區,離我所住的酒店不遠。環島事實上是個小小的街心公園,來環島內的長椅上小坐的人或許就是有所尋覓的同性戀者。我在華盛頓訪問時,曾數次穿越這里,只是當時根本不知就里,也不覺有何異樣。
有一天晚上,我到附近的商業街閑逛。當我步入一家書店時,發覺店員是清一色的男子,有個別人的妝扮行止顯得有點另類。而光顧此店的大多是單身男子,也有兩人結伴而來的。當我身處其中時,下意識覺得氣氛有點異樣,攙雜著一絲曖昧。及后我發現這里有許多有關同性戀的書籍和音像制品, 以及一些性用具商品,這才醒悟過來,原來這是一家專門針對同性戀者開設的書店。后來有知情人道破,環島附近的餐館、咖啡屋和書店才是當地同性戀者聚會的核心地帶,如果外頭掛著彩虹旗(據稱是全球同性戀者的文化象征,其意義是包容一切種族、國度、政治、性別和性取向。)那就不必多問了。
華盛頓是同性戀文化發達的地方。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證實了這一說法。調查發現華盛頓是全美同性家庭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性戀人口在全美僅次于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據悉,華盛頓地區有一份周刊《華盛頓布雷得》,放在高檔書店的門口,免費供人取閱。報紙上刊登的是同性戀人群關心的政府和社會新聞、艾滋病研究進展、健康常識和各類服務信息。而報紙的收入來源,是律師、醫生、房地產經紀人在上面刊登的廣告。由于華盛頓的高收入者多,這個地方同性戀的層次也就更高。跟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一樣,醫生、律師和演藝界人士在華盛頓的這個群體中占有很大比例。
當年的人口普查還發現一個現象。城市化程度高、技術先進、信息發達的地方,同性戀者就多。這也不足為奇,因為這些地方就業機會多,對同性戀也最寬容。甚至有美國城市學者認為“同性戀人口決定城市興衰”,“同性戀指數與區域吸引優勢以及發展高科技的能力成正比”。這些說法聽起來似平不可思議,但想深一層亦不無幾分道理,因為文化價值多元的城市最能吸引天下英才,而能夠包容同性戀的城市也就往往成了開放的象征。除政府部門外,更多的美國大企業也對同性戀者采取了溫和寬容的態度,95%的企業已明文規定禁止歧視同性戀員工,70%的企業還為同性戀員工的伙伴提供醫療保險。波音、IBM、福特等許多公司現已自訂規定,讓雇員的同性戀家庭伴侶享有與異性戀配偶同等的福利待遇。據最近美國的一項普查結果顯示,全美的同性戀家庭已接近60萬。“粉紅政治”的效用
在美國,幾乎每個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同性戀的酒吧、報紙,甚至還有頗具規模的社區。比如在休斯敦,就有一個同性戀者居住區, 當地也有一些愿意幫助老年同性戀者的團體。但很少有地方像舊金山的同性戀社區擁有如此規模和影響力。舊金山號稱同性戀者的天堂, 當我來到這座城市時才發覺所言不虛。舊金山人口約70萬人,據稱同性戀者達10萬~15萬人,所占比例相當高。同性戀者社區內也混居著異性戀人士,比例大約各占一半。據說不光是那條幾成同性戀社區標志的卡斯特羅街,就連湯·亞米艾諾競選市長總部與之交錯的舊金山主商業街市場也有相當一部分位于同性戀社區內,社區內富人云集,當地的地價因此居高不下。
很巧,我到的那天,舊金山正在舉行的如火如荼的市長大選已接近尾聲。兩位候選人當中,一位是在任黑人市長威廉 布朗,一位是白人市議員湯·亞米艾諾,是一名同性戀者,背后支持他的當然是為數眾多的同性戀者。
這個同性戀組織的辦公地點地處舊金山同性戀社區,這個社區的外觀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志,就是懸掛在一排排路燈上的彩虹旗。進入辦公室,有幾個人正在忙碌著,桌上擺滿了花花綠綠的宣傳單,而屋內也有一面很大的彩虹旗布幔。接待我們的是競選負責人之一的漢克·威爾遜先生。我與他作了番簡短的交談。他介紹說湯·亞米艾諾曾于舊金山公校任教23年,曾任舊金山教育局委員,并被推舉為主席,現為舊金山參事會主席。交談中這位負責人還透露自己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前幾年因病重差點不治,是湯亞米艾諾及許多同性戀朋友給了他莫大的支持,令他重燃生活的希望。如今他的身體狀況好了許多,所以也希望能助湯‘亞米艾諾一臂之力。
雖然財力實力遠不及現任市長, 比如現任市長的競選經費高達300多萬美元,而湯·亞米艾諾因決定參選的時間太過倉促,只籌得30多萬美元。但湯·亞米艾諾也有優勢在舊金山有10多萬同性戀者;11名市議會議員中有3名同性戀者,而湯 亞米艾諾本身的廉潔形象也深得人心。總之,無論競選的結果如何,他們都認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的同性戀者敢于站出來挑戰社會偏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臨走前漢克送了幾份同性戀報紙給我,上面有關于湯·亞米艾諾競選的新聞和大幅廣告。這位負責人說報紙每期的發行量達5萬份左右,兩周出一期,免費發送,賺錢的渠道自然也是廣告。在送我和顧問離去的路上,他指著街頭的一些店鋪說,當年一些同性戀酒吧都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哪可能像現在這樣光明正大打開門來做生意,時代畢竟不同了。
在競選中爭取同性戀者支持,并不是湯·亞米艾諾首創,事實上,從克林頓到布什,在參與美國總統競選時都曾對同性戀者竭力示好。據統計,在布什競選總統時,約有25%的同性戀選民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了布什。 商業動機推動粉紅經濟前進 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放寬容,美國轟轟烈烈的同性戀解放運動已被商業活動所分解。如今,不僅僅是政客對同性戀者頻頻討好,連商業巨頭們亦對同性戀群體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開始了“粉紅經濟”模式的探索。
“粉紅經濟”即是指由同性戀口味和需求而帶動的經濟。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較好的同性戀者,這些人沒有家庭負擔,沒有子女,可供支配的收入高,同時又愛好優質商品和休閑娛樂,因而在家具、時裝、酒廊、旅游和藝術活動方面舍得消費,形成了極有潛力的市場。那么,同,,、生戀群體的消費能力到底有多少潛力,兩年前歐美的一些專業人士對此已經做過分析,這取決于他們的所占人口比例和經濟能力。較保守的統計資料顯示,大約2%的人口是同性戀者,但也有數據是4%甚至10%的人口。不過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都相信,實際數字應當更高。以柏林為例,早在20世紀20年代,柏林就是德國同性戀者蜂擁而至的著名同性戀首都,現在,據同性戀權利組織統計,她的340萬人口中至少有25到34萬的同性戀者。由澳大利亞《女同性戀自由報》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也發布,大洋洲估計僅女同性戀就有40萬人,其中8 8萬人以上已經是母親。她們的消費能力較高,將近50%勺女同性戀每周上網10小時,她們的收入也比一般女性要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20世紀80年代末期,10家美國最大的同性戀報刊聯合出資邀請某市場調研公司做了第一個同性戀市場研究,調查顯示同性戀者在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上明顯高于一般人群。同性戀讀者中60%具有大學學歷,而一般大眾僅為18%到了90年代初,芝加哥某同性戀營銷公司在調查后更聲稱同性戀市場達5400億美元。
在美國,零售、餐飲、旅游、娛樂、金融、房地產、汽車、法律、醫療保健等行業都有針對同性戀者的業務。還有許多書店、酒吧、5PA水療中心、服裝店等的服務對象就是專門面向同性戀者的。一些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推出了專門的旅游線路,啤酒或音響公司不僅制作針對同性戀的廣告,而且還出錢贊助同性戀狂歡活動,連美國一些大公司亦在一些同性戀網站上刊登廣告。廣告公司和代理商為爭奪同性戀市場更是展開了“肉搏戰”。
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勞拉博士”的談話節目。勞拉博士在她的節目中稱同性戀是“不正常的”和“生物錯誤”。在同性戀社群的強烈抗議后,施樂、蓋科保險公司和天空通訊公司已經從節目中撇下了廣告,寶潔公司也決定不在她的電視節目中做廣告了,這足以說明今日美國的主流社會都不敢小覷同性戀這個巨大市場。
不管人們心理上愿不愿意接受,美國商人的行動已經表明,“粉紅經濟”正掀開其神秘面紗,進入了世人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