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寶俊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和國際慈善組織開始參與中國的慈善事業,他們不僅帶來了全新的慈善理念和經驗;也為中國的慈善事業拓寬了善款來源渠道。將國外先進的慈善理念與中國慈善工作實踐相結合,大力開發利用國際慈善資源,不斷壯大我國慈善事業實力,這是我國慈善事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然選擇。
“企業公民”概念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是用來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新的術語,是指一個公司將社會基本價值與日常商業實踐、運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為方式。“企業公民觀”認為,公司的成功與社會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關,作為企業公民為社會提供價值的同時,也向社會顯示了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企業公民觀的確立可以為企業尋求與政府、社會的良性互動,這一新型概念的推廣,對于中國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企業公民”的理念在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中已經得到充分認可并廣泛流行。這些國家的企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一個具有公民意識的企業,而一個具有公民意識的企業,不但要注重公司本身的經濟績效,還必須關心和努力提高企業行為對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在現實世界中,恪守企業公民原則的公司可以獲得很多優勢:它能從監管機構獲得和保持經營業務的執照;能夠錄用和留住高水平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從而更有利于開發消費者所接受的新產品,積累更多的社會資本,在消費者中擁有良好的形象。由于當今世界的信息更加透明,傳播速度更加快捷,一個企業的口碑也就越來越成為它成功的關鍵要素。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了巨大而廣闊的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來華投資,一些主要跨國公司也在其未來的投資計劃中,把中國列為擴大和新增投資的主要國家。這些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開始采取更加文明的活動方式,強調社會和生態效益,眼光也放得更加長遠,希望通過傳播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給自己營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企業將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回饋社會開展各種慈善公益活動,不僅滿足了社會公益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企業又將良好的企業道德倫理思想與觀念帶給了社會,提高了社會的道德水平。
縱觀跨國公司近年來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情況,許多世界知名企業都表現出了非常高的熱情。例如:摩托羅拉公司進入中國后,首先就提出要“以中國為家”、“做社會好公民”,在融入中國社會的努力中,摩托羅拉提出“三心”的原則,即要有“愛心、誠心和耐心”。從1994年起,他們開始支持“希望工程”,并制定了系統全面的資助計劃。迄今為止,摩托羅拉已為中國教育事業捐資2100萬元人民幣,建了幾十所希望小學。隨著希望小學的落成,摩托羅拉公司也被眾多的中國人所贊賞。柯達公司關注的困難群體是中國的下崗工人。2000年5月,柯達公司通過游說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與之簽訂了融資助業協議,由工行為柯達公司推薦的柯達彩擴店業主提供購買彩擴設備的貸款,許多下崗工人都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再就業。安利公司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業績始終保持平衡向上,他們每年在中國的捐贈額也不斷增長。到2003年底他們支持的慈善公益活動達500多項,涉及了環保、兒童、教育、賑災和精神文明等各個方面。
雖然“企業公民”理念在當今國際上已普遍流行,但是,由于中國近代歷史上政治、經濟、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我們國內許多企業的“企業公民”意識尚屬淡漠,多數國內企業與非營利機構之間也沒有建立起一種雙贏的伙伴關系。其實,企業與非贏利機構建立伙伴關系應該是企業在社會公益領域中的基本策略。如果運用得當,可以使企業獲得超出公益捐贈本身的效益增值。特別是企業與社區內的非贏利機構成為伙伴,不僅可以有效利用企業的資源,改善企業所在社區的質量和非營利機構的運作機制,同時也可以獲取一種間接的效益來改善本企業的營運。所以它是有利于社區、企業與非贏利機構三方的一項社會投資,它的回報既有有形的部分,又有無形的部分。當這個非贏利機構獲得了社會聲譽,企業作為它的合作伙伴,同時也就獲得了社會的認同。企業的無形資產隨之自然升值。
中華慈善總會作為中國最大的非營利社會公益團體之一,應該也必須逐步與國內外一切支持慈善事業的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總會成立十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探索著與這些企業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合作的最佳途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的眾多企業中,除了國內的一些知名企業外,還有跨國公司。例如: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自1995年開始資助中華慈善總會的助孤計劃,1996年起該公司又資助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向千名貧困大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學業;在1997年張北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3年的抗“非典”中,埃克森美孚公司也都積極參與中華慈善總會的活動,到目前為止,他們已向總會捐贈了500多萬元人民幣,資助了多個慈善項目。在1998年的抗洪斗爭中,許多跨國公司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向災區捐款、捐物,其中美國成功集團、愛立信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法國威望迪集團并法國通用水務公司、美國勞雷及瑞森公司、西門子公司、德國奔馳公司,馬來西亞金獅集團都等慷慨解囊,有力地支持了中國人民戰勝洪水,渡過難關。自1999年開始,美國CA公司支持的“微笑列車”組織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在中國內地開展了為貧困家庭的唇腭裂患者免費實施手術的“微笑列車”扶貧助醫項目,迄今為止已為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5萬多名患者免費實施了手術,“微笑列車”共支出手術費1.6億元人民幣,收到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2002年,麥當勞公司與總會合作開展了“麥當勞世界兒童日慈善募捐活動”,共募集善款100萬元人民幣,全部購買了《新華字典》,捐贈給廣西等8個省、區、市的14萬余名貧困小學生。2003年,松下普天公司、通用汽車公司、雅芳公司等企業紛紛通過總會捐款捐物,為我國抗擊“非典”的斗爭做出了貢獻,充分顯示了這些企業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心。
企業通過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拉近了自己與大眾間的心理距離,使企業更快地融入了社會;同時,企業與慈善事業的結合順應了現代商業文明的要求,有利于企業更充分地顯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且參與慈善公益活動本身也是最好的對企業品牌的宣傳,無疑大大地提高了企業自身的公眾形象,贏得了社會和民眾的青睞,有助于企業實現消費者選擇的最大化。
而作為慈善機構,我們有義務和責任與廣大企業一起推廣和宣傳“企業公民”的理念,其目的是要提倡企業以仁愛的精神回報社會,把幫助弱勢群體的精神根植于全體國民心中。這在當前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歷來尊崇持節誠信、厚仁貴和、敦親重義,也將樂善好施、扶貧濟困、尊老愛幼、守望相助、出入相攜奉為美德。這種慈善精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美德建設的載體,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企業公民”理念與中國傳統的慈善文化息息相通,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一理念將在中國的企業中日益深入。
可以肯定地說,在新世紀中,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逐步設立起企業公民的概念,并將參與慈善事業作為重要的經營戰略;同時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慈善公益機構努力加強自己與國內外企業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共同尋找企業和慈善公益機構之間更多的結合點。努力擴大企業與慈善機構的合作范圍,拓展慈善事業的服務領域。我相信,企業與慈善公益機構的合作不僅會使合作各方雙贏,而且必將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