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啊,克拉瑪依,我不愿意走近你,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今年我趕著馬群經過這里,遍野是綠樹和高樓紅旗,密密的油井,無邊的土地;我趕緊催著馬,向克拉瑪依跑去……啊,克拉瑪依我愛你!”
一首優美、動聽的克拉瑪依之歌,曾使全國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多少人對克拉瑪依產生了神秘的向往之情。2004年邁入金秋9月的第一天,年輕而美麗的石油城市克拉瑪依、善良又熱情好客的克拉瑪依人民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工作者,迎來了由北京趕來的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蘇慶玉、秘書長董華偉等中華慈善總會的領導同志。全國慈善工作克拉瑪依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這里召開了。
雖然是工業城市,雖然盛產黑色的石油,可工業城市里隨處可見的躁動,在這里都受到了梳理和過濾,置身這里,漫步在這里的大街小巷,感覺不到一點喧囂、一點嘈雜、一點凌亂、一點灰土。相反,綠樹、草坪、小河流水卻把輕松饋贈給了每一位遠道來的客人。相比我剛剛離開的那些嘈雜的、塵土飛揚的城市,我本來有些煩躁的心境,像涌入了一股潔凈的清泉。往后在克拉瑪依的幾日里,這種清新的感覺總是在我的心底不斷地升華。不久前,我還感嘆歐洲一些城市的清新、潔凈。現在,我呼吸著潔凈的空氣,也為我們自己國家的城市,而且是西北部戈壁灘上的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了。其實,更讓我們感到興奮、感到自豪,更讓我們無比感慨的還是克拉瑪依這清新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的那濃郁的親情、友情,那美好的、無處不在的慈善情結,那無時無刻不在照亮著大地、溫暖著人心的慈善之光。
慈善的魅力
在克拉瑪依,慈善,這個時下在不少地方還遭冷遇不少人還感陌生的字眼卻有著非同一般的魅力。
2004年 9月2日上午9點,全國慈善工作克拉瑪依現場經驗交流會在該城的石油研究院的一個學術報告大廳隆重召開。當我隨大家走進會場,當我注意到參加這次會議的各方代表,當我看到大家融在盛大節日里一樣的表情,我便強烈地感到了濃郁的善與美的氛圍,強烈地感到了慈善那還不多見的非凡魅力。
在會場里,我不僅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組織的代表和中華慈善總會的領導,不僅看到了克拉瑪依慈善會、新疆自治區慈善會的同志們,不僅看到了慈善組織的上級領導,我還驚奇地看到了克拉瑪依幾乎所有單位的代表。我看到克拉瑪依市下屬的所有區的黨委、政府的領導,看到了所有社區居委會的代表,看到了市勞動局、建設局、工商局、廣電局、教育局、文化局、人事局、社保局、統計局、檔案局等所有這一級單位的相關領導,看到了市供熱公司、供水公司、石油公司、井下作業公司、運輸公司、潤滑油廠、采油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五廠、重油公司、電信局、移動公司、采研院、鉆研院、各大銀行等所有大企業的代表,看到了醫院、學校的代表。看到了民營企業家的代表,大家熟悉的不久前剛剛被評為全國首屆十大社會公益之星的阿不都肉蘇里·尼扎木。
在慈善的會議上,我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這么齊全的企事業單位的代表。我不僅看到他們參加慈善的會議,還看到聽到了他們關注、支持慈善事業許多生動的能給人以許多啟示的事例與經驗。
克拉瑪依市慈善總會成立以后,這個城市的各大機關從市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都積極響應慈善組織“扶危濟困”的倡導,踴躍為慈善事業捐款。市里每次開展大規模的慈善募捐活動,市屬系統都按時超額完成募捐任務。據他們不完全的統計,慈善總會成立3年來,市屬機關參加慈善募捐的有6281人次,捐款金額累計達166.65萬元。在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城市,這樣一筆慈善捐款不能不說是對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很大的貢獻。這是克拉瑪依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嚴祖國同志在大會上介紹的。他還介紹說:“在實際工作中,市直機關工委把開展慈善工作作為加強黨建工作、轉變機關作風的切入點,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扶貧、幫困、助學、募捐等慈善活動列入全年的工作計劃中。每年初,召開機關工委委員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在黨支部書記例會上具體安排,指定專人負責落實。”他介紹說,他們把宣傳和發動貫穿于“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慈善募捐、支援救災”等慈善活動的全過程。對在慈善和社會公益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通過發內部簡報、制作宣傳欄,向報紙、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投稿等形式,擴大宣傳面,努力營造良好的慈善氛圍。使慈善事業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慈善意識,提高了對慈善事業的認同感,為慈善工作者奠定了社會基礎。
新疆石油管理局供電公司是按照模擬法人管理的二級國有企業,擔負著克拉瑪依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的供電任務。克拉瑪依慈善總會“捐資助學”的倡導,他們總是積極地響應,提出實施“攜手綠蕾工程”。公司黨委將基層黨支部作為“攜手綠蕾工程”的支點,12個黨支部通過慈善總會牽線搭橋,與12個貧困家庭的孩子結成了助學對子。每學期開學前,公司都組織結對子單位的職工向“愛心助學金”捐款,幫助這些孩子完成9年義務教育。同時,發動黨團員爭做扶助貧困兒童的“第二父母”,隨時隨地關心和幫助他們。這只是這個公司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的一個小小的部分。為支持、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他們建立和不斷完善扶貧幫困的相關機制,在安老助殘、扶貧濟困,支持慈善和社會公益事業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朝氣蓬勃的克拉瑪依的團員青年,同樣對“幫困助學、安老助孤、扶貧幫殘、救災”等慈善和社會公益活動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少抽一包煙,少買一盒化妝品,資助貧困學生”,這是當地一些團組織向團員青年發出的倡議,也是團員青年的實際行動。“用青春譜寫慈善事業的新篇章”,這是克拉瑪依團市委副書記劉剛同志在大會上的發言題目。他們實行慈善總會、市局團委、基層團組織、既互相支持和配合,又相互監督和管理的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靈活機動地作好捐資助學工作。自克拉瑪依慈善總會成立以來,市局團委每年都向慈善總會捐款。劉剛介紹說,共青團組織作為慈善工作的忠實參與者,積極推進了慈善志愿服務注冊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慈善志愿服務者隊伍建設、項目建設和機制建設,實現了團組織開展慈善工作的“四化”要求,即:慈善服務管理注冊化,慈善服務對象社區化,慈善服務內容多樣化,慈善服務水平專業化。達到了“六個有”,即:有統一的標識,有相對獨立的場地,有工作人員,有服務人和服務對象檔案,有固定的服務項目,有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做到了“一個能”,即:要求各級團組織和青年志愿者服務站能長期堅持開展慈善活動。
專門經營牛羊屠宰生意的新疆蘇里?阿吉肉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阿不都肉蘇里·尼扎木在慈善總會建立了第一個個人專項基金——阿不都肉蘇里·尼扎木醫療救助基金。他首期出資10萬元作為本金,以后按公司《屠宰牲畜衛生檢疫報表》所統計的屠宰牛羊的數量,以每頭牛提取1元,每只羊提取0.5元的標準,按月提取注入本金。
在這里,我們從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事例中,真切看到、深刻感覺到克拉瑪依人民對慈善事業的那特別高漲的熱情。慈善,這只是來自民間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來自民間的扶貧濟困行為在克拉瑪依這顯示著蓬勃生命力的現代化的新型石油城市竟有著如此非凡的魅力,無疑會使全國的慈善工作者興奮異常,無疑會使大家進行有益的深入的思考。
魅力的源頭
看!那優美的新疆舞。
新疆自治區慈善總會會長、民政廳長,克拉瑪依市委書記等許多領導同志也都跳起了優美的新疆舞。此刻,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工作者都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情誼之中。
會議期間,克拉瑪依市委書記、副書記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同志都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工作者進行了親切的會面,并出席了會議,參與了會議的活動。會議期間,無論是開會的時候,還是參觀考察的時候,克拉瑪依市副市長、慈善總會會長雷紅霞總是與大家在一起。在她,在克拉瑪依慈善總會副會長鐘安軍、李長軍及慈善會其他同志的身上,我們好像已經找到了這里慈善魅力的源頭。
會上,副市長、慈善會會長雷紅霞向大家介紹了克拉瑪依市的基本情況,介紹了他們精神文明建設六大工程之一的溫暖工程。她介紹說,這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民心工程。他們實施溫暖工程的做法首先是抓網絡體系建設,形成三大機制。他們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將溫暖工程工作制度化、實效化。其次,他們建設了很好的特困群體基本生活保障體系。第三,他們建好了特困群體子女就學教育救助體系,大中專、高中、初中、小學貧困學生實行多渠道、分層次救助。凡是考入大中專院校的特困家庭學生,全部由慈善總會負責救助;屬于高中特困學生范圍的,由慈善總會牽線搭橋,與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基層黨組織助學結對子活動,一個黨支部救助一個特困生;屬于初中、小學特困生范圍的,由慈善總會與各級團組織聯合開展“大手拉小手”助學結對子活動。第四,建好特困群體醫療救助體系。第五,建好特困群體就業、再就業援助體系。
通過構建這覆蓋困難群體方方面面的五大網絡體系建設,克拉瑪依形成了對特困群體長效幫扶、特困群體就業再就業、特困群體參加公益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三大機制,一方面有效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權益,另一方面提高了困難群體的社會參與能力。
看看,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有這樣體恤民情的思路和作為,慈善在這里能沒有魅力嗎?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實地考察了這里的五大體系建設,參觀了克拉瑪依市社區服務中心,切身感受了克拉瑪依溫暖工程給特困群體和社會發展與進步帶來的實際效果,深切感到了克拉瑪依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現場經驗交流會上,克拉瑪依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長軍向大家介紹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經驗。她介紹了慈善會建立之初,他們怎樣舉全市之力,為2000萬元創始基金目標而努力奮斗;介紹了他們怎樣不斷拓寬籌資渠道,迅速擴大資金規模;介紹了他們如何不遺余力地做好救助工作;介紹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的經驗、體會。克拉瑪依市慈善總會是2000年6月成立的,4年來,他們在籌募慈善基金、開展幫困助學活動,救助孤、老、病、殘、幼等弱勢群體等方面,努力求實效、求發展、創品牌、創特色,走出了一條艱苦奮斗、開拓進取、造福社會、造福百姓的新路子。克拉瑪依是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城市,可幾年來他們籌集的善款(物)達2802萬元之多,救助大中專和中小學貧困學生1523人次;結助學對子603對(次);救助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難的人員(家庭)229戶;發放救助金194.87萬元,實現了救助大中專和高中貧困學生兩個100%。同時,克拉瑪依慈善總會還為自治區募集30萬元見義勇為基金;為自治區殘聯募集助殘資金40.5萬元;資助市聾啞學校、老年事業等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累計17萬元,支援雪災、水災和地震災區款物價值7萬余元。搭建起了來自人民群眾對困難群體關愛、扶持的橋梁紐帶,及時把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送到弱勢群體當中。團結、友愛、互助、互濟的良好社會風尚和慈善的社會氛圍在克拉瑪依已經形成。克拉瑪依慈善總會為促進這個城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社會文明進步發揮了并正在很好發揮著有目共睹的積極作用。
永遠的魅力
大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工作者參加了克拉瑪依區慈善捐助中心、慈善超市的揭牌儀式,并到慈善捐助中心、慈善超市進行了實地考察。這時,大家都感到克拉瑪依慈善事業新生命的脈動,都看到了克拉瑪依慈善事業新的步伐。考察中,大家和克拉瑪依慈善組織的同志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也都對照著想到了自己所在的那個地區慈善事業的發展。會上,安徽、山東、重慶等地的慈善會也介紹自己所在地區慈善事業的發展。克拉瑪依慈善總會的同志們在介紹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虛心地向來自全國慈善組織的同志學習慈善事業發展的好思路、好做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這時,大家都深切感到油城慈善那永遠的魅力。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蘇慶玉對這次別開生面的現場經驗交流會做了深刻的總結。蘇會長說:“在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克拉瑪依慈善總會全體人員,勤奮工作,創造出了具有克拉瑪依特色的慈善工作之路。”蘇會長總結了克拉瑪依慈善工作的主要經驗和特點。
第一是克拉瑪依黨政主要領導同志十分重視關心慈善工作。蘇會長說,克拉瑪依市的慈善工作不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而且把做好慈善工作作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納入到政府開展的“溫暖工程”之中,使慈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各界的共同參與下,得到了全面發展。
第二是大力宣傳現代慈善理念。在克拉瑪依,在市委、市政府,在每個企業、每個部門、每個單位都很關注對慈善事業的宣傳、注意提高人們的慈善意識。在政府的文件中、在電臺、電視臺、在各報刊雜志中都有大量慈善事業發展的文字、聲音、圖像。他們還定期組織“慈善宣傳日”,開展“慈善征文評選”,開通“慈善熱線”,開辟“慈善之窗”,舉辦“圖片展覽”組織“千人街頭慈善募捐”,在全市形成了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慈善工作,形成了團結、友愛、互助、互濟的良好社會風尚。
第三是注重慈善工作的實效。蘇會長特別強調,在全國各地開展的對貧困學生的慈善救助活動中,克拉瑪依已經實現了對大中專貧困生和高中貧困生兩個100%救助;對全市中小學貧困生全部免費上學,是第一個實現城市100%救助貧困生的范例。
第四是慈善工作的社會化。他們在開展慈善工作中,緊緊依靠黨和政府;依靠黨、政、工、團組織;依靠企業和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使全社會都來關心慈善工作,都來為弱勢群體獻愛心。
第五是有一支樂于奉獻、有著高度敬業精神的慈善工作者隊伍。蘇會長高度評價了這支隊伍,說克拉瑪依市慈善總會只有4名工作人員。他們在開展慈善工作的同時,還承擔著社會有獎募捐工作。他們經過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慈善愛的種子在克拉瑪依生根、開花、結果。慈善會成立4年的時間里,他們建立和組織了“慈善捐助中心”、“慈善工作委員會”、“慈善工作站”、“慈善網站”、“慈善超市”、“慈善藥店”;在內部管理上建章立制,達到規范化管理要求。
蘇會長說,克拉瑪依慈善總會的工作經驗和克拉瑪依慈善工作者的敬業精神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他也希望我們慈善事業有著越來越廣泛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