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 堆

作為《中國西藏》雜志的特邀記者,我采訪了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索朗多吉局長,局長介紹說近些年來西藏氣象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各項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氣象事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行政管理系統、 基本氣象系統、科技產業三部分格局基本形成;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及雙重計劃財務體制逐步完善,地方氣象事業得到穩步發展;基礎業務得到鞏固,業務質量穩中有進;氣象科研工作得到加強,一批科研成果已投入實際業務工作中;氣象科技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氣象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一批高學歷人員走上工作崗位;氣象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效益明顯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隊伍凝聚力不斷增強。
氣象服務是立業之本
氣象服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始終堅持“氣象服務是立業之本”的思想,努力做到“決策服務讓領導滿意,公眾服務讓群眾滿意,專業服務讓用戶滿意”。西藏自然災害頻繁,其中氣象災害占70%,有些年份高達90%;西藏基礎設施十分薄弱,農牧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全區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糧食損失達數千萬公斤,死亡牲畜達數十萬頭只,直接經濟損失常常是幾億元。為此,西藏氣象部門緊緊抓住氣象服務工作不放松,把為領導部門的決策服務和為廣大社會公眾的氣象預報服務,放在服務工作的首位,按照“主動、及時、準確、科學、高效”的要求,努力提高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全區氣象部門運用各種服務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和氣象科技服務,為西藏的農牧業生產、環境保護、森林防火、防災減災、軍民航空、登山旅游、科學考察、重點工程建設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們自始至終把為農牧業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以防災減災的決策服務為重點,特別是在人工消雹、 增雨上下功夫。西藏的人工影響工作不僅為農牧業發展增加科技含量,為趨利避害增產增收做出貢獻,而且在宣傳科學、破除迷信、穩定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全區氣象部門還積極深入調查,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先后開展了重點工程氣象服務、防雷檢測服務、資料服務、慶典氣球服務、電視廣告服務、121電話咨詢服務,收到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1998年那曲、阿里發生的重特大雪災,2000年4月林芝易貢發生的特大型山體崩塌滑坡災害,2000年8月日喀則特大洪澇等災害,各級氣象部門都成功地進行了準確及時的預報,災情發生后,又組織技術力量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積雪范圍、 深度、動態變化等進行監測,并及時將資料傳到自治區和受災區的抗災指揮部,為當地政府指揮防災、減災提供了優質的氣象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為防災、抗災、減災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培養少數民族為主的“高精尖”技術隊伍
我們始終把重視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作為穩定和發展西藏氣象事業的一項根本措施來抓,尤其注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教育工作的重點從以普通學歷教育為主轉變為以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為主,先后選派16名(其中藏族9名)優秀青年到內地各大科研院所和大學進修、學習、深造,以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主,現在已有 11名碩士研究生學成歸來,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有5人正在攻讀博士和博士后。我們還十分重視在崗教育工作,每年都要舉辦各種專業的培訓班;結合業務需要選派技術骨干到對口援藏省(區、市)掛職鍛煉,1994年以來已派出45余人次;同時,還結合大型業務項目建設、重大科研課題研究和國內外科研合作的實際,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科帶頭人和管理骨干。目前,全區氣象科技人員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已經達到隊伍總數的32%,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已經達到隊伍總數的82%,初步形成了一支民族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較為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為西藏氣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西藏氣象的現代化建設
“氣象現代化建設就是興業之路”,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是提高氣象服務能力、提高氣象服務社會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也是氣象發展的出路和希望所在。多年來,我們始終把氣象現代化建設放在優先位置,集中一切可能集中的人力、財力、物力進行業務現代化建設。近年來,主要完成了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業務系統(簡稱9210工程)一期、靜止衛星接收處理系統(簡稱552-5工程)、西藏自治區區級氣象實時業務系統網絡升級、西藏自治區遙感應用研究中心等各項建設。同時,全區氣象部門僅在“九五”期間,共承擔科研課題51個,其中有7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項獲廳局級科技進步獎,圓滿完成了“一江兩河”流域農業開發遙感動態監測一、 二期項目;完成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實驗加密觀測和中日季風實驗觀測等大型科研合作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全區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氣象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光榮榜
我們始終把“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廣大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普遍提高,展現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形成了“高海拔,高標準;缺氧氣,不缺志氣”的高原氣象精神。我們系統先后涌現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集體”等省部級以上先進集體32個;“全國‘五 一勞動獎狀”、“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模范氣象工作者”、“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省部級以上先進個人99人。1996年以來,西藏氣象部門進一步加強敬業愛崗、民族團結等教育,開展美化工作環境,改善生活條件等工作,在區、地、縣三級氣象部門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西藏的39個氣象臺站中,獲自治區、地區、縣有關部門授予“精神文明單位”和“精神文明示范單位”的臺站已達到臺站總數的80%。
今后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紀的發展目標,我們西藏自治區氣象事業發展也要與時俱進,總體目標是:通過5年的努力,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水平達到西部地區氣象部門的前列,個別項目達到全國中上水平,基本完成西藏自治區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警報服務系統的基礎建設,實現氣象預報和綜合探測的現代化;氣象服務能力基本適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氣象行政管理系統、氣象基本業務系統、氣象科技產業系統三部分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氣象科研能力明顯增強,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的研究,為西部大開發和地方經濟建設、政治決策,發揮更大作用;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投入分配機制,工作生活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職工收入水平、生活質量達到當地中上水平;隊伍整體素質達到全國氣象部門平均水平;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豐富文明系統的內涵,提高文明系統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