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是我鄰居大軍的兒子,今年6歲,上一年級。大軍是個獨生子,婚后數年不育。好不容易有了丁丁,全家人視若珍寶。怕摔著,怕凍著,怕臟著,怕得傳染病,很少讓孩子出門。大軍和妻子在外企工作,每日早出晚歸。為了丁丁在家玩得開心,家里買了許多玩具:小貓小狗小熊,小猴小象小老虎……真是應有盡有,組織一個動物王國毫不費勁。丁丁的奶奶見了我,總說丁丁很聽話,整天和玩具玩,一點不淘氣,還說丁丁身心發育都很好,兩歲就會背唐詩,三歲學習英語,現在剛四歲就能認識500多漢字……
有一次,我聽到丁丁在門外大哭大鬧,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我不由開門走出去,只見丁丁掙扎著要下樓,奶奶媽媽極力攔阻,丁丁大喊:你們都是大壞蛋,你們害死了樂樂和點點……我一問,原來家里打掃衛生,媽媽看到一只小狗和一只小鹿太舊了,就擅自裝在垃圾袋里扔出去了。丁丁午睡醒來,發現少了兩個玩具,得知是媽媽扔掉了,非要下樓撿回來,買新的都不答應。可是垃圾已被收走,于是丁丁渾身癱軟,被媽媽抱上樓來。他嘴里反復嘮叨著:你們都是大壞蛋,你們害死了樂樂和點點……第二天,丁丁的奶奶看見我,搖著頭說,丁丁昨天晚上說了一夜夢話,還是那兩句,你們都是大壞蛋,你們害死了……
去年丁丁上學了,丁丁的家人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丁丁不想去上學,上課從不發言,下課不和同學在一起,總是自己抱著玩具玩。上體育課,大家在操場上玩得熱火朝天,他獨自躲在墻角,自言自語和玩具說話。班上組織任何活動他都不參加。家長不讓他帶玩具,他就堅決不去學校,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不起作用。家長和老師十分頭痛,無奈之下,老師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丁丁的奶奶和媽媽這才來找我詢問怎么辦。我對她們說,丁丁從小缺乏人際交往、父母與孩子交流少,孩子只好將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玩具那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玩具依賴,與人的交往對他來說成了一種壓力。這種情況如不改變,將來對他升學、就業、婚姻等都極其不利。
我給她們提供了四條建議:一是父母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二是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讓孩子密切接觸溫順的小動物,培養孩子對活的生命的情感,如有可能,可以喂養一只小兔子或小狗;三是有計劃地為孩子選擇玩伴,請他們經常來家和丁丁玩耍;四是經常帶孩子出去,逐漸地多參加活動,多結識新朋友。通過上述措施,讓孩子關注活的生命,打通人際交流的障礙,走出封閉的心靈。另外,我還給她們推薦了一套家庭教育的書籍,希望作家長的能夠具備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
三個月后,我發現丁丁開始變化了,首先是有一天我對他說話時他對我笑了笑,這是史無前例的;后來在奶奶媽媽的誘導下,他開始稱呼我了;再后來我看見有小朋友來叫他下樓溜滑板。聽丁丁的奶奶說他上學已經可以不帶玩具了,但是課堂發言還是不積極,同學找他玩可以,他很少主動找別人玩。只要一到家,總要先把他的“王國”巡視一番,把他的玩偶擺弄一遍,才能做其它的事,睡覺也要摟著玩具才睡得著。要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三尺之冰也絕非一日之暖,我們要給孩子時間,給孩子機會,讓孩子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