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三十多年的生涯中,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我把這些失敗的經歷全都如實地講給女兒聽,只是讓她明白,人的意志力有著極大的力量,它能夠克服一切困難,不論所經歷的時間有多長,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無堅不摧的意志力能夠幫助人們達到成功。所以,當我挑燈夜戰趕寫論文時,當我急匆匆地在節假日帶著女兒上圖書館看書時,我希望在她幼小的心田里已經種下意志力的種子。
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總是有意識地征詢女兒的態度:現在有兩條路,A路的優點、缺點是什么,B路的優點、缺點是什么,現在你只能選一條,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你不能后悔,不管這條路多么難走你一定咬著牙走到底。去年六月份,我帶她到少年宮,讓她自己決定是否上少年宮學習,如果決定上,上什么班?經過觀察和思考,我女兒決定上少年宮,并選擇了美術班、英語班。于是我對她說:“這是你選擇的,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從去年六月到現在,我女兒不管刮風下雨,還是身體不舒服,從來沒誤過課。班上的學生由最初的幾十個,變成了十幾個,現在只剩七個孩子,我很為我的女兒驕傲,因為她的堅持。這樣的選擇,大到上哪個幼兒園,小到今天干什么,都讓孩子自由選擇,但是一經確定,她就要堅持到底。這種方法培養了孩子果敢的性格,也積極促進了孩子意志力的形成。
孩子上大班時,我對女兒的要求是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一學期,老師布置了“每日一畫”,孩子隨便畫一張畫并不難,難的是“每日一畫”,女兒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先畫畫,然后再看電視,即使是節假日也不例外。堅持了下來,而且已成習慣。我不敢肯定我女兒的畫是最好的,但我敢肯定,即使是只剩下一個孩子完成“每日一畫”,這個孩子一定是我的女兒。
我的家境尚好,但我始終認為,苦難是鍛煉孩子意志的最好老師,是人生的一大財富。吃苦受難是孩子的必修課。埃舍爾說過“過失與遺憾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學會接受它并且跨越它,我們就會在生活的軌道上自由地‘滾動’,并懂得欣賞生活。” 自始至終,我從未給女兒添置過任何名牌產品。但當我看著我女兒為她年近九旬的太奶奶洗腳、洗襪子時,當我看著我不滿五歲的女兒,在陽光下推著她偏癱的姥姥散步時……我感到由衷地欣慰,女兒確實長大了。
馬丁·塞利格曼在《樂觀兒童》中說:“孩子要想成功,必須學會接受失敗,感覺痛苦,然后不斷努力,直至成功來臨,每一過程都不能回避。失敗和痛苦是構成成功和喜悅最基本的元素。”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養成堅強的意志,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接受人生挑戰。冬冬初識字的時候,經常左右不分,而且不按順序寫,如把“葉”寫成“十口”,把“休”寫成“木亻”,糾正了無數遍,但收效甚微,而每次聽寫,她都想要得100分,如果寫錯一個字,自然就不會得100分,這時她就會大鬧大哭。我告訴女兒,每一個人都有寫錯字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但是只要努力了,即使失敗,也沒有什么后悔的,女兒不平衡的心態趨于平和了。有一陣子,女兒為當值日生,總要求我第一個送她去幼兒園,我為孩子的積極心態感到高興,但卻為她這種心態擔憂——若是當不上第一名,晚上回到家,會鬧好長時間的別扭。現在女兒的心態已趨于正常,努力爭當第一,若沒當上,自己努力了就不后悔。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的成功名言對現在的孩子已經很陌生了,他們很少有機會體驗勤奮與成功之間的因果關系,孩子必須能夠接受失敗,否則無法養成持之以恒的性格。
孩子在困難的時候,需要的是鼓勵,但最要緊的是教會孩子在挫折中學會自我激勵,即面對挫折調整心理。我經常對孩子說的兩句話就是“你自己不倒,沒有人能打敗你”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次孩子只要取得一點點成績,我會及時奉上我的鼓勵 “我的女兒真捧呀!” “ 你真是媽媽的棒寶寶”。遇到孩子摔倒,頭磕到墻上或桌子上時,我從來都不哄她,雖然我心疼得要命,但我要讓她跌倒了,自己爬起來,讓她學會堅強、體會堅強。前些日子,女兒在幼兒園不小心摔了,把臉蹭破,我問:“哭了沒有?”她說:“沒有,哭有什么用呢?我要當森林之王呢!”孩子的話雖然幼稚,但我知道堅強的品格已在她的人格中開始形成。
自從孩子降臨到人間,我就明白,這個孩子將不是我的私有財產,她是屬于社會的。我女兒將來不管成名與否,富貴與否,只要她有堅強的意志、勤奮,她的一生就是無悔的一生。因為“人”字的撇是勤奮,一捺是意志,勤奮和意志撐起來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
美國:4000余名兒童意志力追蹤調查
堅強的意志是人們達到目的,獲得勝利的重要條件。美國心理學家對4000余名兒童進行了追蹤研究。30年后總結時發現,成就與智力不完全相關,智力高的人不一定成就高。在800名男性受試者中,他把其中成就最大的人(占20%)與沒有什么成就的人(占20%)做了比較,發現他們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不是智力的高低,而是意志品質的不同。成就大的人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具有不屈不撓的堅持和毅力,即意志力;而成就小的人,則缺乏這些品質。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性很強的世界里,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競爭的存在,競爭的結果只有兩個:成功和失敗。那么如何面對成功和失敗,就是考驗一個人意志力是否堅強的試金石。意志并非與生俱來,唯有鍛煉方能造就。大量心理學和教育學表明,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杰出人物之所以不同凡響,追溯到他們的成長環境時,可以發現他們往往都有一個堅強的母親或父親。
孩子具有意志力的表現特征
具有意志力孩子的表現特征通過研究,美國兒童問題專家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意志力的孩子往往能引起周圍人更多的注意,而且他們中大多數活潑樂觀。在玩耍和娛樂過程中,他們精神上很投入,一旦遇到挫折,如搭積木不成功、拍皮球暫時拍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數量等等,他們都能比較容易地做到忘記煩惱和自我解脫。在家庭生活中,意志力堅強的孩子往往能與家庭成員保持親密的關系。對于那些性格比較脆弱的孩子,專家認為完全可以加以矯正。在各種各樣的培養方法中,專家們普遍推崇的一點是:努力使孩子在頭腦中形成一種“重要的人物”的思想意識,即要使孩子明白他很重要、很有潛能,同時別人也很重要、很有潛能,生活中的對比和挑戰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另外,專家建議,父母要在生活中關心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多樣性,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安全、相對獨立的生長環境和學習環境,而家長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對孩子意志力的塑造具有潛移默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