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關兒童教育的書,說在兒童智商開發之外,尚有另外重要的兩商:情商和財商。情商是講人際相處之道,財商到底指什么,其實我現在也還不甚了了。自從我有了孫女婷婷之后,關于開發她的財商,不明白不等于可以不面對,只好勉為其難。
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具有天然的認知力,糟糕的是多數家長把它看成是不起眼的小事和“瞎說”而不以為然。2歲之后的婷婷已經能夠認識幣值,并知道拿錢買東西。這時,我決定應該適時地對婷婷進行認錢、知錢、花錢、掙錢與存錢的財商教育。
認錢——
我的小孫女婷婷兩歲時,非常頑皮,常常是玩什么扔什么,有時連錢也扔。我就告訴她:這是錢,是爸爸媽媽上班的勞動所得,要珍惜。久而久之,婷婷知道了錢的寶貴。
婷婷2歲半時已認識了阿拉伯數字1至10和漢字角、元。這時,我便及時地教她認識了紙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和硬幣1角、5角、1元。
孫女到3歲時已會10以內數字的加減運算,我根據錢的票面大小,又教她知道了錢的多少,如2元票面的一張紙幣等于1元票面的2張紙幣。
花錢——
所有的孩子在懂事之后,都會知道錢是好東西,能換來她想吃的、想玩的、想穿的、想用的,但怎樣讓孩子真正對花錢有清醒的理智的認定、樹立些相對比較端正的觀念是很必要。
我給小孫女買小食品時,常常是讓她自己交錢。如買奶油雪糕、匯源果汁、酸奶等,都是1元錢1個(瓶),試著讓孫女自己交錢:如果她想買1個(瓶),自己就交1元錢。
進一步的方法是:如果買普通冰棍,1元錢買2支,她自己拿1支吃,給我1支吃。買這樣的東西,我給她拿2元錢,她也知道找回1元錢。
知錢——
婷婷3歲半時,曾一度很喜歡扮成售貨員,把家里的一切東西都拿來賣,不過價錢實在是公道,不管是玩具也好、書也好、電視也好、沙發也好,你問她“多少錢啊”,她一律答之“兩塊錢”。
后來在婷婷能從十數到百、進而數到一千之后,“兩塊錢”階段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討價還價。
“婷婷,你賣的這個東西多少錢啊?”
“1000塊錢!”
“1000塊?太貴了!便宜點好不好?”
“好啊,那你說多少錢吧!”
“一塊錢,我只出一塊錢!”
“好!給你了!”
不時地,我要和婷婷這樣討價還價一番。婷婷特別爽快,只要還個價,大彩電就算一元一毛一分錢她也肯成交。
掙錢——
4歲半時婷婷上幼兒園了。這時,她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勞動掙錢,由奶奶我送她上幼兒園。她有時說:“我長大了,也要上班勞動掙錢。”我便因勢利導對她講:“你現在就可以和奶奶一起勞動掙錢。”
于是,我就教她把家中的易拉罐、果汁瓶等收拾在一起,拿到樓下賣給收破爛的,換了錢買小食品。從此以后,婷婷自己就主動地積攢這些東西賣錢,并知道了“破爛換錢”的含義。
存錢——
婷婷6歲時上學了,在第一個學年的春節她有了壓歲錢,為此她媽媽買回來個帶鎖的存取盒。我告訴她,這些錢今后歸她所有,由她自己支配。她一聽這話,忽閃著一雙興奮的大眼睛反問道:“真的嗎?”我說:“當然是真的,但你要學會理財,注意節約,還要有計劃,年終奶奶是要查賬的。”
婷婷真買來賬本,開始每天記她的財務賬。春節的壓歲錢,家里賣廢品的錢,還有外公、姥姥給的零花錢,她統統當作收入進帳,平時的日常用度則作為支出。到了年終,我聯合她媽來查賬:賬面非但沒有赤字,還節余215元。我又提高要求:“你的學雜費也由自己承擔。如果出現赤字,可以寫報告,我從咱家大賬上撥付。”孫女爽快地說:“放心吧,保證沒問題!”
從小學一年級到今年初中畢業,孫女婷婷每年的學雜費和零花錢基本上沒有向我們伸過手。有時候,孫女說想買個什么,我就問:你還有沒有錢?孫女說有。我就說你完全可以獨自決定。今年春天,她的城郊同學患闌尾炎動手術,作為團支書的孫女發動同學們捐款,她首先捐出100元。當她跟幾個同學將全班捐的2000多元送到醫院時,這個同學的父母感動得熱淚盈眶。
前不久,婷婷打開存取盒,告訴我她已經有1001元。她說要將這些錢拿出來支援家庭建設。我說:“你終于學會了理財,爺爺奶奶和你爸爸媽媽都放心了。這錢就由你自己存到銀行里,上高中后,再由你支配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