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飯,家長最操心了。值得慶幸的是妞妞從小到大從沒讓我們因為吃飯而操心過。所以我想跟各位爸爸媽媽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孩子的輔食添加要及時。從第4個月開始給寶寶加蛋黃,從1/4個開始。適時地添加輔食可以促進寶寶消化酶的生成。
另外,在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的時候(可能有的早有的晚),要給寶寶吃一些有硬度的食物,比如手指餅干,香蕉等,寶寶需要自己嚼一嚼才可以咽的東西,不但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幫寶寶磨牙。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孩子不愛吃飯是因為他們的咀嚼功能比較差,或者說長期吃軟性食物而導致他們咀嚼懶惰。所以寶寶6-7個月時一定要注意鍛煉他們的咀嚼功能。
還有,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尤其是各種飲料,乳酸菌飲料除外。很多家長道理都明白,可實行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不是說不給孩子吃零食,而是要少量。比如可以跟他們約定一天只能吃1塊糖或2塊糖。如果他們有時表現特別好可以再額外獎勵1個,既達到獎勵目的又保證零食不會過量,而且孩子也會珍惜。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給寶寶準備的食物要多樣,無論品種,形狀,顏色都要吸引他們。
首先說說食物顏色。
如果做面食,可以用綠葉菜榨汁和面,做出的食物就是綠色。用胡蘿卜榨汁和面,食物是橙色,放些高樂高,食物是棕色,等等,在顏色上就能吸引孩子。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做出彩色米飯。
第二,食物形狀要小,要有趣。
如果做面食,可以蒸小兔子,小刺猥,小青蛙,如果不會可以請教周圍的老人,他們很多都會。簡單的可以做成手指粗細的條,或小圓圈,一小團面壓成餅,用筷子在中間一捏就可以做成一只小蝴蝶。反正造型很多,家長可以自己創意。食物大小要以孩子一口或兩口就可以吃掉為標準。這樣孩子既容易入口有很有數量上的滿足感,而且家長要在旁邊多多鼓勵。
如果寶寶不愛吃菜,就多給他做帶餡的食物,如包子,餃子。體積盡量小,一般來說妞妞一歲半之前我給她包的餃子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她一次可以吃十多個,特有成就感。
如果做米飯,可以將一口的份量用保鮮膜包住,擠成圓球,長條等形狀,象飯團一樣,還可以用青豆或熟玉米粒裝在上面做眼睛,又有趣又有營養。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方法,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試。各位爸爸媽媽自己也要多動腦筋,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這樣做開始的時候可能覺得有點繁瑣,可一旦養成了孩子的好習慣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