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許多年輕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全身的愛,寸步不離地照顧著孩子,但有些事情的發生卻是家長始料不及的。
因此,作為明智的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應付意外的能力,以免意外發生。具體地說,要教會孩子以下幾點:
一、認家 節假日,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常有孩子走失。因此,在孩子開始懂事時,家長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工作單位,反復強化,達到熟練程度。
二、認人 兒童缺乏分析能力,一旦遇上壞人就有可能上當受騙,或被拐賣,或被猥褻,或死于非命。因此,家長在平時要告訴孩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好人也有壞人,壞人的面孔也有可能很和善、親切。如果父母不在身邊,有陌生人前來抱你,或送給你什么好看、好玩、好吃的東西,或要帶你到什么親威家去玩時,要大聲喊叫或跑到人多的地方。
三、認藥 現在不少家庭都備有一定數量的藥品,有些藥品包裝精致美觀。孩子不懂事,錯把藥品當食品的事屢見不鮮。家長應把一些常用藥品逐一教孩子認識,讓孩子了解藥品名稱、用途、服法、注意點以及誤吃、誤玩的危險性,并集中放在一起,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認工具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金屬制成的小工具,如小剪刀、縫衣針、鉗子、扳手等。孩子出于好奇、好玩,會拿出來玩耍而造成傷害。父母除妥善保管好這些工具外,還應教會孩子正確使用小工具的方法,并告誡孩子不要拿著工具追逐嬉戲。
五、認電器用品 大多數家庭都有冰箱、電視機、洗衣機、液化氣灶具等家用電器,一旦使用不當,會釀成大禍。須教育孩子不亂摸電器用品,以免觸電身亡、煤氣外泄引起中毒或爆炸。即使孩子要用(看電視、取冰箱中食品、燒萊),也要告訴孩子正確使用的方法,以免引起不幸。
教會孩子應付意外
容小翔
小兒不愛理發是一種不良習慣,常常發生在1-3歲的年齡,遇到理發、洗頭,孩子就哭鬧不停,家長也沒辦法。
一般來說,常常因為最初給孩子理發或洗頭時做法不當,弄痛了小兒;頭發茬子沒收拾好,使孩子身上又扎又癢不舒服;洗頭時水進入眼睛等等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以后一遇到給他理發或洗頭,他便條件反射地哭鬧起來。
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并不難。家長先讓孩子從感情上慢慢接受“理發”這一必須做的事情。可以帶他看看其他小朋友理發,對孩子說:“你看小哥哥多勇敢,也不哭。”家長多說些鼓勵孩子的話,或是使自己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也可邊理發邊說:“開小汽車了。”使孩子提高興趣,消除恐懼心理。千萬不可用強制手段,諸如:用胳膊夾住孩子,按住腦袋等給孩子理發,這樣做的結果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懼及厭煩心理,不良習慣反而得不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