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有兩位家長在咨詢來信中講述的困惑:
我的女兒7歲了,就要讀二年級了。可是孩子貪玩的心太重,一玩起來,就生龍活虎的,就是不知道學習。一叫她寫作業她就煩,就沒勁,不認真,不求好,遇到難題,就著急,甚至哭起來。您說孩子怎么啦?我該怎么辦?
我的兒子今年快7歲了,可是他做事不專心,從小玩積木,一見困難的就放下來。我送他學畫畫,只會畫老師教的,自己不會現象著畫。上幼兒園時唐詩也背不下來,數學更不行。我不知道怎么才好,您說孩子是怎么回事?
信中反應了這兩位家長的共同心態:盼孩子成才有點急了。
在我的家教咨詢中,常常有一些家長跟我討論解決孩子問題的方法,卻常常是孩子根本沒有什么問題,倒是家長的心態出了問題。一旦家長的心態調整好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拿這兩個孩子的情況來說,充其量就是智力發育稍晚一些,是用不著過分憂慮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個體的差異的。這即包含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也包含發展早晚的差異。所謂發展早晚的差異,就是平常我們說的有人是“人才早熟”,也有人“大器晚成”。這好比人的個子一樣,有的孩子長得早一些,有的孩子就長得晚一些。比如,愛迪生念小學3個月就退學了,因為跟不上班;愛因斯坦上小學時曾經被校長認為反正不會是有大出息的人;達爾文的日記中也曾這樣寫道:“不僅教師,家長也都認為我是平庸的兒童,智力方面也比較一般人低下,有時父親對我說:將來你一定給我們家丟臉。”像這樣的小時候被看成笨孩子后來也成才的實例是很多的。有些孩子一兩年之后就會看到變化。
再說,這兩個孩子的情況也不一定就是智力發育晚。那個女孩7歲就要上二年級了,那個男孩還沒有上學就學畫畫,學數學,背唐詩了,真不知父母們六七歲之前是不是就已經成了“學問家”了?還有,貪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小小孩童整天“專家”似的坐在那里總是讀書學習,難道不是更可悲的事嗎?好了,說到這里對策也就有了,那就是理解孩子,孩子根本沒出什么問題,即使是智力發育的稍晚些,一樣有望成才,需要的是家長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別那么心急。
孩子常吃方便面不好
①據調查,在小學生中,經常吃方便食品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些兒童往往是父母雙親忙于工作或者是單親家庭,家長缺少時間為孩子做飯菜,于是,就交給孩子幾元錢,或給孩子買些方便面吃,讓孩子自己解決一日三餐。
②凡兒童經常吃方便食品,而少吃蔬菜與水果,就會導致維生素缺乏。若缺乏維生素B2,孩子常有爛嘴角,而缺少維生素A的孩子,皮膚粗造,有時感到眼干。
③至于缺少維生素C及其他維生素,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成長,必然會受到影響,還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孩子容易患多種疾病。
④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蔬菜和水果,還有魚類、蛋黃、豆制品、以及糙米和小米、玉米等粗糧。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需要多種維生素的充足供應。因此,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為孩子做菜吃,或者教會孩子自己動手做菜,讓孩子的食物多樣化。
⑤一個小學生應該保證每天吃上350-450克的蔬菜,同時還應該吃些水果。至于那些經常以方便食品充饑的成年人,也應該盡早改變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