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家曾經對有多動傾向、學業不良、情緒煩躁的兒童進行食譜調查分析,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性:熱愛肉蛋奶,疏遠綠色蔬菜。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過去航海者們由于維生素缺乏導致精神紊亂和死亡的歷史畫面。
維生素是一種人體不能合成,既不參與組織構成又不供給能量,但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小分子有機物,是保持機體活力的重要條件。一旦機體維生素供應不足或需求增加,將導致新陳代謝障礙、心血供應系統及神經系統機能障礙等,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機能,影響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維生素與孩子的學習關系重大:
維生素A 與孩子的視覺發展關系密切,對視網膜的視桿細胞正常發揮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在維持孩子注意的廣度、視野內信息捕捉等方面影響較大,而這些是孩子視覺學習非常重要的渠道。維生素A普遍存在于動物肝臟以及胡蘿卜、韭菜等植物中。
維生素B1 對神經系統的正常發揮意義重大,孩子如果缺乏維生素B1,會出現食欲降低、精神萎靡、頭暈等現象,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維生素B1普遍存在于谷類、干果類、瘦肉、動物心肝腎中。
維生素B2 參與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參與蛋白質、脂肪、糖的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孩子如果缺乏維生素B2就會口腔潰瘍、舌唇發炎,嚴重影響飲食與情緒。它普遍存在于動物內臟、肉蛋奶、蔬菜之中。
對維生素缺乏癥的兒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補充維生素,否則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學習都會有較大影響,國外通常采用強化維生素治療法,給兒童服用一定的復合維生素。有研究表明,對兒童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會有明顯改善。但這不意味著補充的維生素越多越好,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E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導致各種血栓形成,部分患者還可出現惡心、頭痛、乏力及免疫功能降低。過量的維生素D可引起頭痛、惡心、厭食、精神不振等副作用;過量維生素A可引起四肢疼痛和皮膚瘙癢,誘發兒童多動癥;過量服用維生素B6 可引起外周神經病變;過量服用維生素B1 能增加糖的消耗量,導致低血糖癥狀。
對學業不良的學生,其家長不妨分析一下孩子的食譜,采取措施均衡飲食。
l.檢討孩子飲食結構中維生素的攝入量是否足夠?
2.檢討孩子飲食結構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的攝入量是否均衡?孩子是否存在著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或愛吃菜但主食吃得少,挑食行為?
3.檢討孩子是否經常吃零食。如飲料、糖果、冰激凌、香腸、罐頭食品、休閑食品、煙熏食品、腌制食品等。上述食品不但維生素含量低,而且其中的各種食物添加劑如食品調味劑、人工色素、防腐劑、膨化劑、香精、咖啡因等都會影響兒童大腦神經功能的正常發揮。
4.檢討家庭做菜的方式,是否所有蔬菜都加熱后才吃,食物烹煮時間是否太長,面包饅頭中有沒有堿,上述行為都會破壞已有的維生素。
5.檢討孩子是否攝入過多的西紅柿、橘子、蘋果等含甲醛、水楊酸類的果蔬,因為水揚酸類食品可導致兒童多動癥。
總之,要協調好孩子的飲食,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要求安排孩子的膳食:谷類食物居底層,每日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第二層,每日 400-500克和 100-200克;肉類和蛋類占第三層,每日125-200克;奶和豆類占第四層,每日各100克和50克;油脂類占第五層,每日不超過25克。做到主食為主(占60-70%)、肉蛋奶和新鮮蔬菜等副食為輔,適當吃一些桃、梨、西瓜等水果,保障孩子營養的需要,尤其是維生素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