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到幼兒園,園長就對我說:“明天教研室的萬校長和馮主任兩位領導要來聽你的課。”我頓時又驚又喜,校領導來聽課,可一定要上得精彩一點。我隨即看了一下課程表上的內容:原來是科學活動“變化”,這可是我挺拿手的。于是,下午我就忙著精心制作第二天上課要用的教具——畫各種變化圖、收集各種材料,特意去小學自然部借了一盞酒精燈和一只量杯。一切準備就緒,我信心十足。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來到菜場挑了幾只活蹦亂跳的鮮大蝦。當第一節課的鈴聲清脆地響起時,兩位校領導已安然地坐在了教室里。于是我也滿懷信心地由一個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引出了上課的內容,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接著我又讓孩子們自主探索桌上的材料,去發觀其中的奧秘。他們興奮極了,大膽地嘗試著、交流著。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真是好得不得了,兩位聽課的領導也露出了微笑,活動快到高潮時,我又安排大家看我做實驗:觀察蝦的變化(從生到熟)。當活蝦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時,沒想到本來好好的課堂氣氛卻一下子給沉悶了,當我的提問“燒了以后,蝦會怎么樣”?孩子們根本無心回答,很多孩子的臉上露出了難過與不安,有的還自言自語地說:“蝦一定痛死了”、“它一定太難受了”、“蝦疼得一定在哭了”……本以為這肯定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課,卻沒想到……
課后,兩校位校領導也指出了我的不是。我也意識到這次教學的失敗是因為太專注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及情緒特征。因此,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幼兒的知識學習絕對不能忽視情感的發展,在設計課上,千萬要把孩子的情感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