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流行過一本《格調》,內稱西方凡下顎發達,飲可樂,反戴棒球帽者,客廳主要的位置擺放大電視者就都算草根階層、暴富階層;暗香迷離,臉色蒼白的上流人士基本都只有一部小電視,藏在有門的古舊柜子里。
如果按這書意思寫另外一本書,姑且頭臉不論,這一段也只設疑問句子——現今客廳中心有大電視機和視聽柜、豪華包仿真絲海綿軟壁飾的影視墻、8mm玻璃博古架,是什么成分和階層?還有,“影視墻”是什么?
高速公路上,村落之間不中不西的尖頂渾如東方明珠的球狀物越來越多,知道城市馬上就要到了,建屋元素急需代表財富時代的象征,人們只知變,很多設計者也是只知道變,只信自己,認為自己新居最好,其實是人們在自己水平線內的撲騰,新概念是根本輪不到他們的。再沒有比計劃家居更自信的事了,即使他們相互模仿著可怕的時髦。明眼人都搞不清家居和娛樂業的差別。按照流行,設計師一直毫無愧色提供各種K房樣本來營造客廳。電視霸權的存在,要花錢才能進入的重要娛樂聲色場所的心情,影響到家庭客廳的觀念——產生出“影視墻”的標準,它永遠停留于港臺包房的標準——不管人們是喜還是憂,一部分家居客廳真能讓坐臺小姐走錯地方,足可夜夜笙歌。
玄關——非驢非馬的說法,它有關風水和私密,其實照它規定樣子裝出來,只是在勉強取代門廳的概念,中式的大布局有影壁,門房,轎廳,走幾進庭院才達內宅;西式是寬敞門廊,衣帽間,來賓歇息椅位——兩房三房的客廳,只好稍有過渡,建設“玄關”,其實是小小的屏風,一塊遮門簾的意思,一盤雜蘿卜叫“群英會萃”,玄而關之,何玄之有?
西洋城堡的裸石墻和毛石壁爐是用整石堆砌,現在貼石片,俗稱文化石,何文化之有?
假壁爐,假爐火,假愛歐尼柱頭,假煙囪,假大理石,是這個領域的隆胸手術。
但是100%進口豪華范思哲沙發、意大利衣柜的巨型外貌和體量,噴金鍍銀的飛揚效果,只在威尼斯高敞古舊的大宅內氣定神閑,得其所哉,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把它們放在“東方新馬德里”倫敦小區3A座、2B座,它們忽然就俗氣刺眼,局促寒傖。
一個日本人說,他發現有一套樣板房在模仿日本情人旅館的裝潢樣式——那種地方的內景強調情色,有用意的鏡子,桃紅房間,心形床榻,乳房狀的枕頭——人是不能長時間在這樣的房間休息的,在日本,這樣格調的公開展覽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這句話使作者想到一個油漆老師傅的經歷,客戶要他漆一套艷綠間雜媚紅家具,他立刻拒絕——師傅聽師傅教訓過,以前只有外國堂子(妓院)的家具,才漆成這樣的顏色,這對一戶過口子的人家來說,很不吉利,要觸霉頭的,工人不能壞東家事情,不能缺德。但客戶本來就是一個一半染了紅頭發,一半剃光頭皮的男人,命令他必須這樣漆。
家裝設計師問朋友:——先生想要怎樣的吊頂?——怎樣的影視墻?——怎樣的門窗套?朋友希望極簡單,不要吊頂、影視墻、門窗套。
設計師兜售看家本領——現代家居,必須吊頂,必須有射燈、影視墻。否則只算“大掃除”。
一月后去石施工現場。看到走廊天棚上凸出了幾個白色長方塊,客廳主燈周圍聚成四個方塊。
——哇嗚,這方塊好好玩!蠻你麻將牌——走廊那幾塊如果順著寫“中”、“發”、“白”,客廳的四塊寫:“東”、“西”、“市”、“北”……嘿嘿。你們對設計人有講過喜歡打牌嗎?
朋友夫妻跳將起來:誰有講過打脾的?!全給我拆掉,飯桶!笨蛋!
——在當今社會,一個法律上的自由公民,其實完全有理山把麻將、牌九,斗地主的撲克牌、妓院、土耳其浴、三溫暖甚至小菜場元素納入居家裝飾,這是沒大沒小,目空一切,完善自我,自娛自樂的時代,只要不跟風,就是特別的。
朋友終于是拆掉了“麻將”——有拆有改,多費材料人工,施工方面自然樂意。裝修給人爭吵和多次改變自我的機會,從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廣羅意見,兼聽則明,終于貼上了有文化的石片了,裝了好多商業櫥窗的射燈……又有一套房子終于納入裝修公司的“現代家居理念”。在這一套路之中,所謂“吊頂劃分家居區域”概念,把一個50平米的客廳房頂開成四分五裂最為好玩——在這里生活,如果是眼球翻上天的“朝天龍”金魚的家,還算有理——頂棚必須和地面一樣仔細分隔,不然它們肯定游錯地方。
面對錢大氣粗者,俗氣的裝泌商有時也被更俗的對手玩弄于股掌之中。有大戶裝修豪宅,小到門飾布藝,大到彩色水晶吊燈都從海外采購集裝箱運來,五花八門東西必須都要上,日日監工,時時改樣,裝好中央空調換成單冷加水汀,衛浴地面做了兩次,然后清除干凈,埋設溫控地坪,按原設計好不容易安上的泰柚希臘柱,拆換為傳統透雕龍繞柱,加傳統雕花金山石的柱礎,再拍照發到香港經行家風水師認定,接到幾次傳真來樣屢以調整,最后還是取消了,改為一個花園月洞門,歷經一年多,事情停當,到了家具擺設階段,由于一體化操作,擺了黑色三角鋼琴,效果比較像開蓋棺材,白琴運來,又顯素色喪氣,如此搬上搬下,不多給一分錢,朝三暮四,定樣退貨折騰,用工用料精算個位數,裝潢商七竅生煙,最后還是不滿意,工程款只按六折算,業主賣掉此房,買更大房子,再另找冤大頭來裝修,從新開始。
有一本權威的家居雜志,頭條六個版,介紹一座超級惡俗的豪宅如何有品味——該宅的客廳大理石地面拼出巨大的“?!?、“緣”字的,供了飯桌一樣高的青銅“世紀寶鼎”,基本是鄉鎮企業家胃口,讀者明白這是雜志的商業運作,但放于頭條位置,無疑是在白毀長城。尤其是所配的馬屁文字,強調業主夫婦為國內名牌學府中業,學歷等于文化品位——也聽說另有這么一位該校博士的人物,在宴會上抓住銀餐具雙管齊下,叮叮當當叭幾叭幾大嚼,聲驚凹座的趣事——很多人早就懂得,學歷真不是萬能的,就看“培養”了這類公然挑戰品位的人物,想想看要躋身世界學府前列,這所“名校”確實還有很多路要走。
拋棄傳統,是最容易和最自由的。在這個人人都自以為是,人人都是設計師,以為有發言權的時代——包括很多的設計師其實真只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過普通生活,明白自己的位置,像是買書,不能買自己石不懂或不看的回家,實惠、舒適、自然是第一的。家里有男人,不妨裝男用便器,怕吵鬧記得做雙層窗,淺色地磚最難打掃,深色家具看不出蚱螂……裝修肯定不能提高業主原有的品位,自己的位置,早就存在于竹頭里難以抹去。即使很大眾化的宜家樣板間,有人全套買回去過日子,也是走樣——它暗藏的真諦只是色調——有如衣裝搭配,講究顏色;等那些雜色毛巾肥皂盒、大花床罩等等亂七八糟的顏色一到,實際已經完全變味了。
所幸的是,現在上美校的小學生越來越多,相信只有他們才將是這個審美世界未來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