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書。
每當讀到美好的文字時眼睛常常發亮;每逢讀到感人之處時常常熱淚涔涔;而每次讀完那些撥動人心弦的故事后,卻常常久久無語……
喜歡讀書,也經常買書。
有一次客人來家。走進書房不由得驚嘆道,一個搞體育的人竟有著那么多與專業不相關的文學書籍。我說,我愛體育,也喜歡讀書。白天操場上,晚上書桌旁。運動和讀書成了我生命中的兩極。
最近,因為買書,我也成了“追星族”。當然,我追的不可能是“歌星”、“影星”。不久前著名作家葉辛到嘉興簽名售書。出于對心儀作家的那份敬意,也為了得到他的簽名新作,同時還帶去了他的另一本散文集《我的生命環》,興沖沖地趕往新華書店……
當葉辛在《我的生命環》上簽字時,我問葉老師,這本書能不能重印?他指指身旁的一位女士說,你問她。原來此書的責任編輯陳莉莉老師也來了。我對陳老師說起學生們愛讀這本書,也挺喜歡陸星兒的《女人的出頭之日》、肖復興的《不會再有第二個你》時,她笑了。原來她也是這兩本書的責任編輯。這套《名家手記》還有黃蓓佳的《生命激蕩的印痕》……
經常翻閱這些《名家手記》,不斷感受著從他們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
葉辛花了三、四年時間寫了三部小說共一百幾十萬字,遭退稿。他妹妹用來當生煤爐的引火紙,用了一年多還沒用完。
陸星兒的《生命是井》、《心,有一處倉庫》、《寄語自己……》,愛讀的不僅僅是文學青年了。
忘不了肖復興在書中的那篇自序:想起那一年在北大荒,也是十一月份的初冬,一個人守著垅割大豆。那一條垅長長的,足有十里地,從清晨一直割到月亮升起來,一條垅才割完。回過頭一看,一株株結著冰茬兒的大豆躺倒了,
捆成一束束,立在我的身后……
其實這已經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幅畫了。
十一歲的黃蓓佳,站在椅子上,彎腰90度,歪著腦袋去看一張顛倒貼在碗櫥后面的舊報紙,看了一遍又一遍……
閱讀著這些同齡人的心靈歷程,漸漸使我產生了一種沖動,一種表達的欲望。終于有一天,我拿起了筆……
當處女作《書架》寄到《嘉興教育》編輯部時,編輯們的反應是:這文章是體育老師寫的!
后來,《夢斷十年情難忘》發表在《中國排球》雜志上;《考試》刊登在《中國教育報》上;報告文學《梨花一支,香韻校園風》、《南湖女孩》發表在《成才之路》雜志上;《沙灘上的腳印》發表在《南湖晚報》上;《清華來信》刊出在《嘉興日報》上,《榮譽》發表在浙江《教育訊息報》上……
2002年5月,我成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從讀者到作者,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從讀到寫的變化,有點象小雞啄破蛋殼從里面鉆出來的那個瞬間。
而激發我提筆寫作的,正是這一套珍愛的《名家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