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士卿 王 浩 李秀萍 趙宏琳
針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幾個月上漲,1月份已達到3.2%,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實 際 在-2%左右的情況,許多經濟學家指出我國已出現通貨膨脹,國家應考慮提高存款利率, 對于這一熱點話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向媒體表示,近期不考慮 加息,那么何時會加息呢?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03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幾 個月同比上漲都在3%以上,報告預計2004年全年居民的消費價格總水平可能上漲3%左右。 另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也表明,今年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了3.2%,連 續幾個月的增長幅度均在3%以上。目前居民儲蓄存款利率一年期僅為1.98%,這就是說居民 的實際儲蓄存款利率已經成為負值,居民存在銀行的錢不但不會增值,反而還會貶值,針對 我國已經進入存款負收益率的狀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有人說,根據國際概念,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達到2%實際已是通貨膨脹,需要密切 關注,存款的負收益率會引起居民的恐慌,導致銀行存款的動蕩,應提高存款利率或取消儲 蓄存款利息稅來穩定存款,保障金融改革正常進行;還有人說,存款利率應保持在目前的水 平,這主要是由于美國的利率正處于45年來的最低點,人民幣利率遠遠高于美元利率,如果 中國提高利率將會增大美元與人民幣的利差,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針對上述各種說法, 國家是提高存款利率還是維持現行利率不變呢?下面進行簡要分析 。
儲蓄存款迅猛增長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4年1月末,我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已達11.63萬 億,同比增長18.6%,大多數居民的儲蓄愿望仍然很高,導致了儲蓄存款的增長速度越來越 快,從7萬億到8萬億用了9個月的時間,從8萬億到9萬億用了8個月的時間,從9萬億到10萬 億用了6個月的時間,從10萬億到11萬億用了半年的時間,2003年一年就增長了1.7萬億,增 速也比上年的18%增加了1.2個百分點,預計在今年的上半年就可達到12萬億元。儲蓄存款 的迅猛增長制約了內需的拉動,也影響了實現經濟的增長速度,為了提高儲蓄存款資源的利 用效率,改變大量資金閉置不能產生新投資的狀況,引導儲蓄資金轉向投資,調節資金總供 給與需求的平衡,國家將會維持現行的存款利率不變。
物價上漲存款縮水
2003年初開始結束了我國連續20多個月的物價負增長、峰回路轉出現了全年連續物價上 漲的局面,尤其是進入9月份后明顯加速,由9月份1.1%,10月份的1.8%,攀升到11月份的 3%,12月份的3.12%,今年1月份達到了3.2%。此番物價上漲的主要類別有食品、醫療保 健及個人用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四大類,其中2003年的漲幅分別為3%、0 .8%、1.3%和2%。此外,中藥材及中成藥、醫療和教育服務費用等價格都有一定的上漲。 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指數漲幅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比上年提高1. 7個百分點。
在2003年11月份物價上漲中,食品價格漲幅高達8.1%,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0.8%,鮮 菜價格上漲19.4%,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2.4%,油脂價格上漲27.2%,鮮蛋價格上漲1.4 %,水產品價格上漲2.2%。據測算,由于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漲推動了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 同期上漲1.3個百分點,可見,農產品價格上升是帶動市場價格總水平回升的主要因素。
據調查,投資擴張是當前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200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較上年增長達30%,是1995年以來增長水平最高的一年,其中汽車工業投資、紡織工業投資 、鋼鐵工業投資都在11%以上,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導致了建材、燃料等價格均大幅度上漲 。
今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 漲3.3%。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9個地區的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漲幅在0 .1%~4.3%之間。其中漲幅較大的地區是河南和海南上漲4.3%,河北、山西、安徽分別上 漲3.5%、3.4%、3.3%。天津與去年同月持平,北京則比去年同月下降1.3%。由此可見,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了儲蓄存款的利率,中國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居民的儲蓄存款大部分都“縮水”,考慮到20%的利息稅和物價上漲指數,目前銀行的 存款實際利率為-1.6%左右,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04年同比價 格上漲的遞延效應為2.2%,也就是說今年既使沒有任何新的物價上漲因素,全年的物價漲 幅也會達到2.2%。而且銀行儲蓄存款一年期的利率為1.98%,所以說現行的存款利率實際 為-1.616%,就是說居民把一萬元錢存入銀行,一年后就只剩9858元了,按11萬億的銀行 儲蓄存款計算,每年大約有200多億元的資金在存款者手中流失,為保持儲蓄存款的穩定, 維護廣大居民的利益,國家應考慮提高儲蓄存款的利率。
調整結構擴大內需
針對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了9.1%,其中投資的貢獻度在70%以上,而消費的貢獻度不足 30%的情況,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擴大內 需的方針”和“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重要方面”,強調“要通過 不斷努力,逐步改變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狀況。”可見,我國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調整需求結構,擴大最終需求。
眾所周知,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依靠內需的拉動,但目前居民對消費的意識很不 樂觀,據零點指標數據網與零點調查的《2003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指數報告》顯示,2003年 我國居民的消費信心仍處于低位水平,居民的消費時機和認同感依然很低,城市居民的消費 信心度低于小城鎮和農村居民。由居民“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對當前個人經濟 狀況的評價”和“對當前消費時機的認同感”三項指標構成的“零點消費信心指數”的調查 表明,2003年中國居民的消費信心度分值為3.11分,雖然比2002年的2.94分略有上升,但仍 介于“一般”和“比較好”之間,偏向于“一般”。居民對于目前消費時機的認定仍為相對 負面,有超過六成的居民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持樂觀評價,但對自己目前經濟狀況持樂觀評 價的人不達五成,認同目前是消費好時機的居民不到三成,其中城市居民對個人目前經濟狀 況作正面評價的人數比例為37%,低于小城鎮居民的65.7%和農村居民的46.4%;對目前消 費好時機的認同感持不贊成的城市居民也比小城鎮和農村居民高,城市為55%,小城鎮和農 村分別為45.3%和46.2%;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城市為56.6%,而小城鎮和農村分別 為68.3%、64.5%。城市居民的消費信心度為2.97分,比小城鎮的3.22分和農村居民的3.14 分都低。而城市居民的儲蓄存款遠遠高于農村居民,導致了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 率不盡如人意,據調查,1997年至2003年內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年度貢獻率分別為58%、74 %、94%、89%、58.2%、30%,可見,2003年最終消費的貢獻是近年來最低的,為擴大內 需,鼓勵消費,國家將會盡量保持低的存款利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較大,居民儲蓄存款嚴重“縮水 ”,為維護居民利益,保障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應提高儲蓄存款利率。但為 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擴大內需、鼓勵消費的需要,國家將盡量不提高儲蓄存款的利率, 具體提高與否,取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漲幅度,如果國家采取措施得力,物價上漲指數能夠 控制在5%以下,就不會提高存款利率,若是物價上漲指數超過了5%,國家肯定會提高儲蓄 存款利率,以積極主動地抑制潛在的通貨膨脹、保障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