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榮華
在心理咨詢時,經常會遇到自稱是“法盲”的咨客。我對“法盲”一詞不理解,請教政法大學的鄭教授。鄭教授說:“在法學里,沒有‘法盲的概念。社會學有文盲的概念,是指不能識800個字的人,這些人幾乎沒有接受文化教育。對照文盲的定義,‘法盲是不是應該只知道很少的法律條文?這樣評定‘法盲肯定不合適。法律條文是專門知識,一般人很少專門學習。”我不解地問:“這樣說,‘法盲是不存在的?”鄭教授說:“從概念上說,不存在什么‘法盲。在執法過程中,如果對自稱是‘法盲的人網開一面,那么,誰都會說自己是‘法盲。這樣一來,法律還有什么尊嚴可言?!其實,問題不在于知道多少法律條文,關鍵是要有法律意識。沒有法律意識的人,不但容易觸犯法律,而且容易失去利用法律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說,缺乏法律意識,就意味著是法盲。”“這樣說,還是有人是‘法盲?”我問。鄭教授回答道:“不能這樣說。社會上確實有許多缺乏法律意識的人,在經歷了某個法律事件以后,知道了缺乏法律意識的代價,他們會以‘法盲自稱。‘法盲是一個似有卻無的群體,說 ‘有,是因為社會上確實有許多缺乏法律意識的人;說‘無,是因為‘法盲不是一個科學的名稱。法律不承認‘法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