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老師:
您好 我是一個性格怯懦的女大學生,從高中起我就擔心自己會戀愛,盡量避免和異性接觸,但后來聽說同性戀一詞,又開始擔心自己會是同性戀,是那種毫無根據的擔心。比如:我和一個好友熍犚黃鴣苑梗另一個同學過來開玩笑說:你們用一個飯缸吃飯,這叫“情侶餐”,我就會很介意。
我似乎感到“同性戀”的重心在“性”,所以對性尤其恐懼。我刻意不讓自己去想,但思維是不能被控制的。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忠實的清潔工,不允許自己的思維中存有任何不好的念頭。就這樣,我的意志同我的思維展開了一場“拉鋸戰”,稍有不妥,我就會很自責,從而加重意志的“砝碼”。我真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種苦惱?
小 悅
小悅:
你好!你在信中傾訴了自己的煩惱,是那種帶有強迫性的煩惱,你內心的渴望和壓抑交織著、沖突著,產生痛苦感是可以理解的。為了逃避“愛的危險”,你暫時壓抑了自己與異性交往的愿望,退到了與同性交往的“陣地”上。可這樣一來,你又在擔心“萬一有人因此而誤解我怎么辦”,其實,羞于與異性交往而只與女友為伴的女大學生并不少見,人們并不覺得她們有什么不正常。試想,如果人家真的覺得你們不正常,還會和你開玩笑來自討沒趣嗎?
性器官本身并非不潔,性觀念也并非罪惡,它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一部分。關于性觀念、性幻想,都是心理正常發展的表現,是青少年心身發展趨向進一步成熟的標志。既然如此,毫無理由認為必須將其從觀念中排除方才純潔。相反,如果說某個青年頭腦中果真“純潔”到從未想過與性的問題,我們倒有理由懷疑這種過分的“幼稚”、“天真”是否可信,或者是否正常。
正如你所體會到的,過分控制會出現精神壓抑,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那么,怎樣才能從這疲憊而痛苦的掙扎中走出來呢?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為此而自責,接受自己的感覺,學會順其自然,就像一位心理家說的那樣,“要學會尊重自己的癥狀”。我們內心的痛苦感受實際上是一種提示:是不是有些合理的愿望,沒有得到我們應有的重視?是不是某些被自己一貫堅持的信念,其實并不正確?不知你是否想過,過于壓抑自己的情感同樣很累人,暫時不想陷入“情網”,就一定要逃避與所有的異性交往嗎?
那些與性有關的念頭經常“光顧”,顯然是對你過分否定、壓抑它們的“反抗”。如果你能試著接納自己,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一味地壓抑和批判自己,那些念頭將會減輕,將不再令你如此煩惱。既然實際上你“并沒做錯什么”,也不會因此而損害別人,也就不必與那些念頭苦苦“斗爭”,就讓它們來去自由,自生自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