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瑩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瘙療性皮膚病,其發病與精神神經因素有很大關系。據有關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多數病人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衰弱癥狀。如神經衰弱癥狀得到改善,神經性皮炎的癥狀也有可能好轉。亦有學者認為神經性皮炎的發生可能與胃腸功能障礙(包括消化不良或便秘等)、內分泌失調(如更年期生理變化)、飲食因素(包括飲酒及食辛辣等)有關,其他如感染性病灶的致敏以及局部受毛織品、硬質衣領或化學物質等刺激,亦為致病因素。
神經性皮炎好發于中青年。初發時,患部皮膚往往先有局部瘙癢,而無皮疹發生,由于搔抓或摩擦刺激后,便出現了粟粒至綠豆大丘疹,頂部扁平,早圓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歷時稍久,丘疹逐漸增多,密集融合,群集成塊,形成皮紋加深和隆起的苔蘚樣斑塊,斑塊邊界清楚,呈淡紅色或正常膚色,或有色素沉著。斑塊數目、大小不一。本病可因搔抓繼發感染而發生毛囊炎等。皮疹好發于頸后、頸兩側、肘窩、肘部、大腿內側、骶尾部等部位,也常見于眼瞼、會陰、陰囊等處。
本病自覺癥狀為陣發性劇烈瘙癢,夜間尤其嚴重。因此常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睡眠和工作。
得了神經性皮炎,要及時治療。切忌亂用藥治療,一些患者常把神經性皮炎誤認為“體癬”,而亂用癬藥水、癬藥膏治療,結果適得其反,甚至發生刺激性皮炎。
治療神經性皮炎,首先是積極尋找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并祛除之。要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如過度勞累、精神緊張,應克服悲觀、憂慮、焦躁情緒,保證良好的睡眠。耍忌食辛辣食品,包括飲酒、喝濃茶及其他興奮劑飲料,糾正胃腸功能紊亂,及時處理感染性病灶。有瘙癢者,切忌用手搔抓,還要避免用熱水燙洗。口服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每日1片,有不同程度的止癢抗過敏作用。瘙癢嚴重者可每晚臨睡前加服1片多塞平,具有鎮靜、安眠、止癢功效。
局部治療可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外用制劑,如市售皮炎平、恩膚霜、膚輕松之類,每日外涂皮損處2次,對皮損較肥厚又干燥的,可外貼膚疾寧膏,亦可行皮損內糖皮質激素醋酸去炎舒松A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