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博
《水滸》上說,武松殺了西門慶,被“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兩個差人押著武松到十字坡一家酒店,女主人專做人肉包子賣。她的原料來得容易:將客人用蒙汗藥麻翻,宰了。虧得武松機靈,看出了機關,可那兩個公差卻被她用蒙汗藥麻翻了。這個女主人就是孫二娘。她有技術,不但懂得什么東西能麻醉人,而且知道用多大劑量。
傳說中的蒙汗藥衛究竟含有什么成分?明代梅元實的《藥性會元》中稱:“曼陀羅與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曼陀羅花,即洋金花。《本草綱目》上說:“此花采釀酒飲,令人笑舞。”“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
曼陀羅及其同屬植物紫花曼陀羅、無刺曼陀羅、白曼陀羅、毛曼陀羅等都有類似的作用。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生物堿:東莨菪堿、莨菪堿、阿托品。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以抑制為主,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還能增強其他鎮痛藥的作用。用曼陀羅作麻藥,主要就是靠它的上述藥理作用。用曼陀羅也有副作用,可出現口干、皮膚干燥、瞳孔敞大、脈搏加快、顏面潮紅,甚至血壓下降而致死。川烏、草烏中含有烏頭生物堿,能使局部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麻醉,使知覺喪失,從而產生鎮痛作用,它們和曼陀羅花合用,能夠加強鎮痛作用,并且能相互抵消它們各自的副作用,如川烏、草烏能對抗曼陀羅花引起的心率加快的副作用,而川烏、草烏所引起的流涎、出汗、腹瀉等副作用都可用曼陀羅花來消除。它們相互配合,增強了藥物的有利作用,降低了副作用,真是相得益彰。
孫二娘那一套麻醉技術,不是當時“國內首創”的,早在戰國時期,中醫扁鵲就已運用麻醉藥進行手術了。如《列子》中說:“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東漢末年,名醫華佗用“麻沸湯”作麻醉劑,為病人施行手術。據《后漢書·華佗傳》記載:“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囚割剖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渝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里講的就是讓病人服用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覺后進行腹背部手術的情形,如腸胃疾患須做手術時也可在用麻沸敞后進行截腸清洗并縫合。可見其麻醉效果是相當好的。可惜麻沸散后來失傳了。據考證,麻沸散的鲴成是:曼陀羅花、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炒南星。
為了發掘祖國醫藥的遺產,現代中醫研究出了多種劑型的中藥麻醉劑,其中多含有洋金花、生草烏、川芎、當歸等。當歸與洋金花、草烏起協同作用,能加強鎮痛作用。川芎中的揮發油對大腦也有抑制作用。據報道,國內在以曼陀羅花為主藥制成的中藥麻醉制劑的麻醉下,成功地進行了手術。用中藥麻醉,用藥時病人沒有痛苦,不知不覺地進入麻醉狀態,醒后也不感覺刀口疼痛,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病員們手術后說:“好像睡了—覺—樣。”
最后還要說說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兩個公差的命運。他們后來又被孫二娘“凋了一碗解藥來”灌下去,沒半個時辰便救醒了。解藥是什么成分,《水滸》里沒有講。我們知道,現在用曼陀羅花制劑麻醉之后,可用毒扁豆堿來催醒。如發生曼陀羅花中毒,可用綠豆皮、金銀花、連翹、甘草等煎水來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