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亮
就在人們為中國經濟如何“著陸”、以及經濟發展放緩對國內企業會帶來何種影響爭論正酣之時,我們把一些經營視野立足全球市場,未來發展更多受益全球經濟復蘇的行業級領袖企業納入了關注視野。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企業中集集團(000039)正是這樣一家雄心勃勃的領袖企業。
我們認為,全球貿易復蘇將帶來的集裝箱需求,以及中集集團在該領域突出的定價能力,將成為確保其核心業務——集裝箱制造利潤保持增長的關鍵因素:此外,得益于20年發展中形成的核心競爭力,該公司對公路運輸設備——重型廂式半掛車制造業務的涉入也會成為未來重要的利潤來源,從而實現公司整體業務的擴張和升級。
受益全球貿易復蘇
中集集團的核心業務集裝箱制造屬于航運的上游業務,與世界航運形勢具有較高的依存度。盡管中國經濟放緩已在眾多機構的預期之內,但是立足全球市場的中集集團則有幸借全球貿易穩定復蘇之勢保持業務增長。
世界航運業對集裝箱的需求主要來自更新需求和貿易量擴大而引致的新箱需求。通常,集裝箱的壽命為10年,以目前全球集裝箱總保有量1700萬TEU(標準集裝箱)的整體箱齡結構分析,今后每年的集裝箱淘汰更新需求將維持在70萬TEU以上,而隨著全球集裝箱保有量的增長和現役集裝箱服役年限的自然增長,集裝箱的淘汰更新需求將保持穩步增加的態勢。
此外,新箱需求與全球貿易的增長緊密相關。按規律,全球新箱需求增長速度通常略快于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9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量平均每年增長6~7%,集裝箱需求平均每年增長8~9%。據世界貨幣經濟組織預計,未來兩年隨著世界經濟進入穩定復蘇階段,2004年至2005年全球貿易量增速可望保持8%左右的水平。
綜合上述兩個因素,我們預計,未來兩年全球集裝箱的需求增加將保持在10%以上,而已在業界建立的領先優勢的中集集團,今后兩年集裝箱銷量增速也將在10%以上。
集裝箱龍頭地位難撼
已連續八年占據全球集裝箱供應第一位的中集集團,目前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左右,是行業第二位新加坡勝獅貨柜企業有限公司的2倍多。在這種情況下,中集集團定價優勢顯著,可以將集裝箱銷售量的增加轉化為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過去幾年,集裝箱生產領域競爭激烈,迫使中國境外不少企業退出了集裝箱的生產,國內個別實力較弱的企業也退出了行業,行業整體供求關系有了較大的改善。目前,全球的集裝箱生產能力大約為235萬TEU,中國的生產能力則在185萬TEU左右,全球開工率大約為79%,中國則為81%,出現了90年代以來少有的良好行業結構,集裝箱行業已基本完成產業調整,價格開始止跌回升。
而占據全球市場半壁江山的中集集團,更有能力采取“成本+穩定利潤”的定價方式,保證利潤穩定。以今年1季度為例,在面臨出口退稅率下降和原材料大幅漲價(其中通常占集裝箱成本50%左右的鋼材價格上揚最為明顯)的雙重打擊下,公司大幅提高了集裝箱價格,使得1季度的毛利率仍從去年同期的10.42%上升到11.57%。而預期中的鋼價下跌走勢將使其毛利率的未來走勢更為樂觀。
此外,中集集團的產品結構也在改善,高端產品的比例逐步提高。該公司90%左右的產品為干貨箱,這同全球集裝箱產品結構構成相似(全球集裝箱產量中的90%亦為干貨箱)。除了鞏固干貨箱現有市場地位之外,中集集團還加強了盈利水平高的冷藏箱和特種箱的發展。
中集集團從1996年開始冷藏箱的生產,2001年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的39.3%,2002年銷量更是增長55.7%,當年銷售56783TEU,成為世界第一大冷藏集裝箱制造商。在特種箱業務開發方面,罐箱市場是一個基本成熟、容量相對較大的市場,在集裝箱產品系列中附力口值較高。中集集團利用與英國UBHI公司合作開發生產罐箱的機會,掌握了罐箱的全部生產技術,2002年累計生產罐箱250臺,2003年的訂單超過1500臺,該項業務將成為公司的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進軍半掛車業務
除了核心業務集裝箱制造之外,從2002年起,中集集團開始進軍公路運輸設備——重型廂式半掛車制造業務。中集集團已經收購了揚州通華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濟南考格爾公司和美國HPAMONON的資產,同時投資建設深圳東部半掛車廠,初步建立起現代道路運輸車輛生產基地框架。今年4月份,該公司又收購了駐馬店市華駿車輛有限公司,還透露將繼續收購2~3家半掛車企業,以實現在今年大體完成半掛車業務的生產布局。
預計2005年以后,半掛車業務將成為中集集團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在發達國家90%的公路貨運量都是通過廂式半掛車實現的。重型專用半掛汽車在高等級公路運輸的綜合經濟效益與單車相比,運輸效率可提高30~50%,成本則會降低30-40%,油耗下降20~30%,綜合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在美國,1936年單車承擔的貨運周轉量占汽車貨運周轉總量的57%,至1974年就下降到24%,目前僅占汽車貨運周轉總量的15%左右。相比而言,目前85%以上的中、長途公路貨物運輸都采用廂式半掛車。美國每年進出口的700萬運輸標準箱,有三分之二是用汽車運輸,平均運距在800公里左右。有數據顯示,目前半掛車的全球市場總量是集裝箱的3~4倍,每年的銷售額維持在140~150億美元左右。
反觀國內的市場,2003年半掛車的銷量僅為5萬臺左右,半掛車在國內遠未得以普及。不過,從現代道路運輸車輛行業發展背景看,隨著國內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同時國家高等級公路里程快速增加并形成網絡化,這些使得現代道路運輸車輛需求持續升溫。以半掛車取代普通載貨卡車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和公路運輸業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國家交通規劃及相關政策法規調整也有利于現代道路運輸車輛產業的發展。另外,發達國家現代道路運輸車輛制造業已有向低成本區域轉移的趨勢,現代道路運輸車輛行業的不斷成長,也為承接發達國家現代道路運輸車輛制造業轉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認為,國內的半掛車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的前期階段。
經過三年時間,中集集團已經在現代道路運輸裝備業務方面做好了充足儲備。預計2004年這一業務收入將達到10億元以上,該公司的目標是到2007年,這一業務收入達到1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左右。
強大的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中集集團進軍半掛車業務的主要優勢,目前該公司發展半掛車業務的策略與當年發展集裝箱業務的策略基本一致。我們認為,通過統一管理,實施成本領先戰略,其半掛車業務有望在2005年后成為公司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核心競爭力突出
盡管半掛車業務前景可期,但是必須承認,該業務與集裝箱業務在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畀。小集集團試圖通過收購半掛車企業,加以整合,迅速切入這一市場,因此能否對收購企業進行有效整合成為成敗的關鍵。而國內半掛車市場容量依然有限的現實,加大了整合的難度。
但是考慮到該公司在集裝箱領域取得成功的事實,以及經過二十來年的發展建立起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還是看好中集集團在新業務領域中的探索。
該公司制衡的股權結構有助于職業經理人科學決策、自主運作,實現其戰略規劃。中集集團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既有改制時形成的國有法人股和非上市外資股,又有公募的A股,還有流通B股。中遠集團和招商局貨柜公司各持有20.05%的股權,并列第一大股東,這兩家具有雄厚實力和深厚背景的公司在中集集團的管理中形成有效制衡,使得企業以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為經營標準,避免了公司管理層受到某個大股東的指使而做出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的行為,保證了公司經營思想的一致性和中長期規劃的連續性,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可以通過職業經理團隊一系列管理措施加以貫徹實施。
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下,中集集團公認的穩定高效的管理層隊伍成為了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自1993年上市以來,中集集團的董事長更換了幾任,但是總經理一直是麥伯良,管理團隊也基本穩定,保證了公司能夠按照中長期規劃一步步實施,同時也保證了經營思想的一致性和連續性。
從歷史來看,中集集團善于利用低成本擴張的策略迅速成就霸業。90年代初期,我國有40多家集裝箱生產企業,遍布各個沿海城市和港口。1993年以后,隨著集裝箱行業的競爭激烈,部分企業開始虧損,這時候,中集集團憑借著自己的管理優勢和低成本優勢開始對一些弱勢企業實施兼并,擴大自己的產能,實現存量擴張。該公司先后收購了大連、南通、新會、天津、上海、青島等地共8家干貨箱和冷藏箱廠,形成了華北、華東和華南三大生產基地的均衡布局。劉于這些被收購的企業嚴格按照中集集團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造,融入中集的精神和文化,使它們迅速成為集團的一個利潤點。
經過20年的風雨歷程,中集集團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已經被員工及外界認可。中集集團提倡“自強不息、挑戰極限”的企業精神,提出“團結、進取、高效、創新”為每個員工努力的方向,而且這種文化和精神在現實中也被深入地貫徹到每一個被收購的企業,使這些原來有著各種背景的公司打破原有的一些習,成為一個又一個具有活力的中集企業。
極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集團化管理能力也是中集集團不可忽視的優勢。陔公司已經建立起集裝箱船運公司和租憑公司為主的國際化客戶服務體系,并通過轉計股份、合資等辦法,吸引日本、德國和丹麥等外資參股形成國際化的合資生產體系。在產品研發方面,中集集團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并且運用供應商評價體系和供應鏈管理方法,在世界范圍建立起一個穩定、及時和確保“質優價廉”的國際化采購體系。公司還通過發行商業票據、應收賬款證券化等形式建立起了國際化的融資體系。
為了降低成本,中集集團通過統一采購、統一訂單、統一下達生產任務的集團化管理方式組織生產和銷售,同時通過精益化生產,消滅生產、庫存、不合理流程、多余動作、交通運輸、返工、等待等七種浪費現象,有效地保證了以成本為中心的管理方式的順利實施。
上述的競爭優勢大部分可以移植到半掛車業務,成為我們對公司在新的業務領域取得成功的主要信心來源。
除了集裝箱制造和半掛車業務之外,中集集團的其它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在公司調研中我們得知,機場地面設備業務2004年訂單飽滿,我們預計這一收入同比將有15%左右的增幅,而房地產業務收入規模將維持在去年水平。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作為一家全球集裝箱產業的絕對領導者,2004~2005年的經營業績有望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而穩步增長。我們也看好該公司全新的戰略目標:為現代化交通運輸提供裝備及服務,以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交通運輸業發展。
從全球視野的角度,中集集團將建立和并行發展三個層面的業務:第一層面為現有核心業務——集裝箱業務,第二層面為現代道路運輸裝備業務,第三層面為以更廣泛的形式介入現代化交通運輸裝備及服務行業中有生命力的業務。就目前而言,中集集團的戰略是在繼續鞏固和強化在集裝箱業務上的優勢基礎上,積極拓展第二層面的業務,即現代道路運輸裝備業務,開辟出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取得更強的持續發展能力。但隨著新的戰略目標的逐步實現,可以預期,該公司將迎來發展的另一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