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虎林
綜觀中外企業管理發展的實踐,現代企業管理的最新動向和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營專家集團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力量
二戰以后,企業經營管理已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一大批受過專門訓練的職業經營專家進入管理層,主要負責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針,而不必陷于具體的日常事務。這一趨勢表明,在當今社會,一個公司的興旺發達已不再只是由資產所有者決定,而是更多地取決于經營管理者的素質。經營管理本身已發展成為一種智力密集型勞動,在企業發展中成為核心力量,從而使人力資本取代了物質資本而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投資向人力資本傾斜,企業正逐漸成為“終身教育”的大學
20世紀80年代以后,企業投資更多地轉向人力資本投資,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職工終身教育制度。許多西方國家的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建立職工培訓制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不僅各個公司十分注意職工培訓,政府乃至全社會都十分重視職工培訓,很多國家都制定了職工教育法。日本從政府到社會團體都大力支持教育和培訓職工。日本著名企業家、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曾說,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不是理論,也不是計劃,更不是政府政策,只有人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
管理方式從集權式的家長管理向工人參與管理方式轉變
在西方發達國家,“工人參與制”已廣泛興起,甚至成為一種法定形式。這種“工人參與制”有多種形式。初步的工人參與是在車間一級,班組工人直接參與經營管理,成立工人自治小組,自己安排小組計劃,決定采用什么方法,完成生產任務、改進技術、提高質量等。集體談判是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甚為流行的一種工人參與制形式。勞資雙方集體談判不僅限于確定工資、改善勞動條件,更重要的是作為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形式,也包括投資、財務、人事等內容。在企業一級的工人參與制比較穩定的形式是工廠委員會、公司董事會或監事會的職工代表制。工廠委員會可以由全體工人推選代表組成,也可以由工廠行政方面和工人雙方推舉代表組成。
創新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創新管理包括三種互有聯系的不同涵義:一是對創新活動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創新,三是創新型管理。這里指的是最后一種涵義。創新型管理把創新貫穿于整個管理過程,使管理隨著技術、市場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它也要求整個組織及其組成人員是創新型的,把創新作為其活動的主旋律。
風險管理成為未來企業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
高科技及其產業的崛起,市場、金融、經濟的全球化擴張,導致不確定因素增長,由于信息不完備與非對稱分布,又使風險加大。人們在管理活動中不能不考慮風險因素,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在捕捉機遇的同時努力防范風險。國家要防范金融風險,企業要防范市場風險、經營風險、技術風險,如此等等。分析風險形成的因素,預測風險到來的時機,積極采取防范風險的對策,以回避風險、轉移風險、分散風險。
知識管理成為企業管理中全新的話題
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與發展,是信息管理發展的新階段。它要求把信息與信息、信息與活動、信息與人連結起來,在人際交流的互動過程中通過信息與知識(除顯性知識外還包括隱性知識)的共享,運用群體的智慧進行創新,以贏得競爭優勢。
管理目標從“利潤最大化”向“社會效益”和“尊重人”轉變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的一種新的發展觀。在未來的管理中,政府、企業和公眾都應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并貫徹于整個管理活動。社會要求企業從趨利性經營管理轉向“綠色”的經營管理,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美化環境為己任。在管理理論和方法中,和諧理論即研究各種組織內外和活動過程親睦、協同、配合關系的理論及其應用,將得到更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