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慕森
在悲傷、失落與病痛交織的時候,敞開心靈,用心去體驗音樂中的和諧,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與喜悅,讓音樂帶著心靈一起飛翔。
歷史篇
在古代,通過長期的社會生產實踐,人們很早就知道音樂對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古籍《禮記》中提到“樂者心之動”,“樂者德之華”,“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在《樂記》中非常精辟地論述了音樂對人的情感、心理的影響:微弱而充滿焦慮的音樂,會使人產生憂心忡仲的情緒;舒暢、和諧而內容豐富、節奏明快的音樂,使人感到安康和快樂;粗獷、威嚴、充滿激情的音樂,會使人產生嚴肅、崇高的情感;洪亮、柔和的音樂,會使人產生慈愛的情感;邪僻,淫佚泛濫的音樂,會使人產生淫亂的情思?!豆茏印葮I》篇中更明確提出“止怒莫如詩,去憂莫如樂”,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云:“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清代名醫吳尚光說:“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藥者?!币虼?,正確運用音樂對人情感的影響,可起到怡情悅性,祛病健身的效果。
中醫典籍《內經》中記載:“東方生風,……在音為角;南方生熱,……在音為徵;中央生濕,……在音為宮;西方生躁,……在音為商;北方生寒,……在音為羽。”根據五行制化原則,宮商角徵羽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關系,利用這種生克關系就可以很好地調節情緒,愉悅性情,治病延年。例如,對肝風內動的病人,可以讓他聽聽商音,就能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商音屬于西方,屬于金,金能生木,商音,輕而勁也,對于火旺盛的人,能夠使心情放松,心靈得到安撫,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積郁。
現代篇
國際音樂治療協會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成立。在美國的一些大學,設有四年制的音樂治療專業,培養音樂治療的專科學生,一些醫學院也設有音樂治療課程。在波蘭,擁有數百張病床的國立音樂治療研究所,能治療兒科、內科、神經科等的多種疾病。在日本,還出現了商業性的音樂治療中心“音樂沙龍”。
音樂治療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讓高血壓患者聽一曲抒情的小提琴協奏曲,血壓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英國劍橋大學的口腔醫生用音樂替代麻醉藥,拔牙200多例,病人幾乎從不覺疼痛;將音樂伴奏引進人工流產中,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病人情緒穩定;對獻血者使用音樂,可以消除獻血時帶來的緊張、不安情緒。音樂還可以幫助人們面對手術、化療及放射療法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并且通過對患者的精神鼓勵來提高療效。
研究表明,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從而陶冶性情,啟迪智慧,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消除抑郁、焦慮、緊張、恐怖等不良情緒,解除肌肉緊張,消除疲勞,提高勞動效率。當人們處在優雅悅耳的音樂環境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活性物 質,提高應急能力和機體抵抗力。
曾經有人調查,從事古典音樂演奏的樂隊成員大都心境和順,心理平衡,健康良好,不易患病;而演奏現代搖滾樂的樂手有70%以上出現煩躁易怒、消化不良、失眠健忘等癥狀,可見,不同的曲調能夠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一般來說,C調:純潔,果敢,沉毅,虔誠;D調:熱烈;F調:柔和,豐富,熱情,和悅,陰沉,悲哀,神秘;G調:真摯,平靜,諧趣,憂愁;A調:自信,希望,柔情,傷感;B調:勇敢,豪爽,驕傲,悲哀,恬靜。
治療篇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身心疲倦的都市人,特別是那些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們,應當隨時隨地讓心情和音樂一起起舞,利用喜聞樂見的、輕松愉快的音樂,來達到心理和諧和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尤其是在醫療費用居高不下,藥物的副作用無法根除和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的情況下,大力提倡音樂治療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
運用音樂治療,要做到對癥治療,因人、因病而宜,選擇恰當的音樂。
(1)抑郁型這類人需要聽一些具有“憂郁感”的音樂,不管是悲痛的圓舞曲,還是《二泉映月》,都是具有美感的。當心靈受到共鳴,便自然會慢慢消去心中的憂郁。像貝多芬的降B調弦樂四重奏,時時能激勵人們清醒地認識自我,能夠使自己接納更多的痛苦和悲傷,溫柔與喜悅,使心胸更加開闊。
(2)急躁型這類人應聽節奏慢、舒緩的樂曲,如古典交響樂中慢板部、小夜曲、巴羅克音樂和凱爾特人豎琴、江南絲竹《春江花月夜》等,可以調整心緒,克服急躁的情緒。
(3)消沉型這類病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對人、對事、對物抱有消極悲觀的情緒,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宜選擇聽一些宏偉、粗獷和令人振奮的音樂,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樂曲中充滿堅定、無堅不摧的力量,會隨著飛揚的旋律激蕩人的心靈,使人暫時拋棄生活的煩惱和失意,完全融人音樂所營造的積極向上、無往不勝的樂觀氛圍之中。
(4)膽怯型一個平素膽小怕事,容易受到外界驚嚇的人,需要的是一種安全、寬松、恬靜、優雅的氣氛??蛇x擇《高山流水》、德沃夏克的《第七交響曲》、舒曼的《克萊斯勒》、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現代鋼琴曲、薩克斯管《回家》等抒情、柔和的輕松樂曲,久而久之,能使人及早恢復正常的心境,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5)健忘型記憶力衰退的人最好常聽熟悉的音樂,熟悉的旋律往往和過去難以忘懷的生活經歷緊緊相連,常能勾起人們對往昔歲月的回憶。想起難忘的崢嶸歲月,便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時的老歌和音樂,對恢復記憶往往能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對老年癡呆癥傾向的患者、植物人也有一定療效。
(6)失眠型常言道: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著。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睡眠時間比較短,但有些老年朋友常常被失眠所困擾,要依賴藥物的幫助才能人眠。長此以往,非但不能解決失眠問題,還可能引起機體其他不良反應。這類人應常聽節奏徐緩與和悅的音樂,如小提琴協奏曲《梁?!?、二胡《聽松》、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肖邦的《夜曲》、德彪西的《雨中花》等,這些音樂可以解除煩躁、思慮、不安的情緒,有平靜、放松、坦然、安全之感,帶來輕松甜美的入睡氣氛。
總之,音樂治療不是簡單地等同于普通的音樂欣賞,它強調特定的樂曲、旋律、節奏對特定的人群,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必須注意,高血壓病人不能聽一些重金屬、搖滾之類動感太強的音樂,孕婦也絕對不宜聽一些節奏強烈、音樂單調的音樂,特別是迪斯科音樂。
(編輯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