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群
[專家簡介]張理義現任全軍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常州市解放軍第102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心理學碩士生導師;兼任全軍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部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員。擅長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30項,其中省級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6項。被授予全國百名“科技之星”,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英才”等榮譽稱號,1997年獲吳階平醫學研究二等獎。隨著社會的轉軌變型,都市人在日益淡化的人際關系和高節奏的生活狀態下,失去了停下腳步安慰自己的時間。在生活中,各種各樣一時無法排解的煩惱成為心理問題的根源。
“這些年你是否有點累,微笑中帶著幾分疲憊……”這首帶著幾分無奈、憂傷的歌,在不少都市人的心中引起回響,“活得累”已是都市人一種相當普遍的感受。就都市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著名醫學心理學專家張理義
一組“驚心動魄”的數據
最近,在全國第三次精神衛生工作會議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第102醫院副院長、國家衛生部心理咨詢專家張理義教授,向記者提供了一些權威性數據:截至目前,我國精神疾病發病率已由20世紀50年代的2.7%上升到13.47%;抑郁癥患病率為10%~15%;重度精神病人的總數已達1600萬;全國自殺死亡率由8.5/10萬上升到22.2/10萬。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心理障礙占中國所有疾病的比例將提高到17.4%,而且它將成為導致死亡和殘疾的第二原因。張教授還介紹:僅解放軍102醫院的心理咨詢及心理科,迄今診治過的心理障礙患者人數已在13萬例以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勢頭,其中市區人員占到五分之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目前至少有6億人存在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的心理疾患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
熟悉一個看似熟悉的概念
人們傳統觀念中的精神病,是指“重度精神病”,它的發病率目前為1%,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礙患者大多是指“亞健康”者。也就是說“亞健康”者多數為心理障礙者。目前醫學界給心理障礙下的定義是:因各種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致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
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看看身邊的人
據記者從張理義教授處了解,某市商界一位十分有名的“女強人”每天靠服“憂克”方能工作,原因是心理壓力太大。據說其退休后得了抑郁癥。
某大學三年級學生,不堪學習的壓力,感到活得沒有意義而跳樓自殺。
某公司團總支書記因企業兼并,自己也在分流人員之列,得知消息后,傻笑了3天,父母不得不把他送進解放軍102醫院。
一位個體老板,因企業運轉不靈,時常噩夢不斷,對一切喪失信心,不得不求助心理醫生。
某企業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后,為子女的再就業四處奔波均無結果,子女還能面對困境,可她卻焦躁不安,整夜不眠,全身乏力等,很快便得了焦慮癥,本來就不太稱心的家庭又平添了幾多陰云。
另外,城市中,接受心理咨詢的“白領”人士日益增多,心理咨詢熱線成為他們“減負”的良藥。
聽聽專家的分析
據張理義教授分析,社會轉型為各種心理障礙的產生提供了溫床,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導致就業難的社會矛盾,以及都市人日益增大的工作壓力,利益格局不平衡導致的人際關系緊張,這類問題是以往傳統農業經濟社會所沒有的。轉型期的人一旦不能正確面對和處理這些新的矛盾,心理問題及變異就很容易產生。
目前,心理障礙患者急劇上升大致有6種可能:
(1)現代意識的增強,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回避病史,愿意暴露病史以便尋求積極的治療,這是人們對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認識提高的結果。過去,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都十分忌諱的疾病。
(2)社會變革所造成的工作、學習、生存的壓力加大的緣故。
(3)現在獨生子女多,獨生子女大多任性。家長給予的關愛太多,挫折太少,造成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現在中小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問題。
(4)人際間的交往減少,人是群聚的動物,需要交流,現在交流的對象、空間不多,人與人之間交流太少了,有時甚至是冷漠。
(5)人的壽命在延長,老年人心理障礙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老年人孤獨的心靈需要安慰、需要陪伴,他們閑暇時,往往一個人獨處。俗話說,閑者生非。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6億,占總人口的10%,我們已進入老年型國家行列,我國老年癡呆和抑郁癥的發病率正逐漸增多。
(6)低收入者,生活困難群體,大部分是流動人口,他們漂泊在外有一種無“根的漂泊感、滄桑感乃至自卑感,經常造成心靈的不平衡,其中也包括一些人格障礙的人群。導致心理障礙的常規因素包括負性的生活事件,軀體健康狀況,心理素質差,工作生活的快節奏,以及都市化、城市化過程中的角色轉變等。
張理義教授認為,患心理障礙并不可怕,除了藥物治療外,要學會合理的宣泄,要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對一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要加以糾正,學會把壓力轉移,俗話說“將壓力變為動力”,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注意科學用腦,降低期望值,對防治心理障礙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你的心理健康嗎?
最后,張理義教授還提出:看看“亞健康”的各種發病狀態,我們可判斷一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強迫癥:是一種神經官能癥,主要表現為強迫動作,即重復出現一些動作,自知不必要又不能擺脫。
焦慮癥: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到將有不利情況或危險發生時,主觀上會有焦慮發生,如果程度嚴重,原因不明,且延續時間較長,則為焦慮癥,表現為緊張不安、恐懼預感、易驚、頭痛、失眠、胸悶、心跳、出汗、手抖、陽痿等。
抑郁癥:主要有三大癥狀,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運動抑制。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過低等是抑郁癥的常見癥狀。
以上是最常見的三種心理疾病,另外多疑、狂躁、神經衰弱也是較為常見的心理疾病。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