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建
從生食猴腦到清燉胎兒,從補品、保健品到藥膳,在“花錢買健康”的時代,人們的營養狀況卻不良了,身體的調節功能紊亂了——
匪夷所思的“進補”。人類要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中國人歷來相信食療,相信“以形補形”,由此繁衍出了許多為了“補”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在“吃”的命題上,如今的人除了天上的飛機,地下的車輛外什么都敢吃。嶺南有一種流傳很廣的生食活猴的方法:將捉來的猴子固定在一張特制的餐桌上,先用滾燙的開水猛澆猴頭,然后揭開頭蓋骨,白花花的猴腦便露了出來,再澆上熱油和作料,圍坐的食客便可取匙分而食之;一邊吃,一邊聽著猴子的吱吱尖叫,還能平添許多酒興。如今,如此食猴腦的人大約是沒有了,這倒不是文明的進程使人不忍心聽那猴子吱吱地慘叫,實在是因為猴子不容易弄到手。
假如你覺得活吃猴腦、生吞貓頭鷹眼這些進補方式令人作嘔、殘忍的話,現在還有更殘忍的一種吃法,就是將墮胎出來的胎兒燉來食用。這種聽到都令人毛骨悚然的進補風氣,前年由深圳吹到香港,據講胎兒養分極高,可根治各種疑難雜癥,長期食用有美容及治病療效,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胎兒被吹捧為補品中的極品。有些人為了所謂進補,不惜人吃人,他們的心態實在是扭曲了。
中醫專家表示,無論是胎兒或人肉都不可作藥用。《本草綱目》及其他藥典上都沒有記載胎兒可作藥用。而且,將胎兒人藥對身體未必有益,若胎兒母體染有先天性的傳染病,或后天性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服用者便會被傳染。受影響的程度視病菌的生命力而定,大部分病菌在 100℃高溫下會死亡,但有些病菌卻要在400℃高溫下才能被消滅,若食用者服用染有疾病的胎兒,引起的副作用極大。
專家指出,人們食用胎兒,是誤信可吸收更多營養,可加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對抗頑疾,亦誤以為食后會增長智慧,事實并非如此。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來說,食用胎兒是一件殘忍的事!胎兒雖含高蛋白質,但營養和免疫能力均不及胎盤,胎盤含有多種營養素,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食胎兒對補血及氣管炎,如哮喘雖甚有幫助,但必須輔以其他中藥食用。
從西醫角度來看,專家認為食胎兒對治病沒有幫助,認為食胎兒可治頑疾,是食用人的無知,雖然胎兒體內含有(粘多糖)的元素有利于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但其他食品中也含有粘多糖,病者大可通過其他食物攝取。若以為胎兒內的粘多糖是靈藥,以致服食可能受細菌感染的胎兒,付出的代價會更大。花錢買健康,卻買來了營養不良
花錢買健康,卻買來了營養不良
“花錢買健康”是現代人的時髦,所以,補品和保健品著實走紅了許多年。將食物的營養價值與食物的價錢等同,偏重大吃特吃價錢高但營養成分并不高的“補品”,是當今飲食狀況的一大怪現象。
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的保健品行業就像暴發戶一樣,陡然膨脹起來。
但是,曾幾何時,一些保健品“兵敗如山倒”,幾乎在一夜間,就如風卷殘云、黃葉落地。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以及政府的干預,某些名不副實的“保健品”失去了群眾的信賴是正常的。
喝鱉湯滋補早有流傳,但是,人們從來沒有把小小的鱉與世界冠軍聯系起來。現在一旦將鱉湯的作用夸大,生產廠家一多,也就真假難辨了。
有的打著進口、合資、專家配方、醫學會監
制、某某活動指定產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準字”、“食準字”牌號等。
有的以各種名義宣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 B1、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以及葉酸、煙酸、牛磺酸、氨基酸、賴氨酸、乳歧菌等。
有的說能吃出聰明、增加智力、預防近視、長高身材、減肥健美、提高免疫力、調節神經等。
有的說,其產品是精選上等材料、純天然、無色素、無防腐劑等。
國產的螞蟻、花粉、蜂王精,進口的阿拉斯加深海魚油,傳銷的“仙尼蕾德”等。
從能“增加免疫功能”的口服液,到可以“治療”幾十種病的治療儀,喝水用的杯子、床上睡覺用的枕頭、女人們貼身穿的文胸、踩在腳板下的鞋墊,到處都有補品和保健品的“身影”。
人們除了吃飯外,還要吃“藥膳”;除了喝茶外,還要喝“減肥茶”;涮鍋子時要放幾十種中藥渣;喝酒時要泡進許多長蟲短蝎,這“鞭”那“鞭”;就連制造尼古丁的時候,都要在里面加點黃芪、半夏……
然而,我們的身體素質又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廣州醫學院曾對廣州市32家幼兒園4800名兒童檢測普查,結果令人吃驚:七成以上兒童缺鋅,四成半以上缺銅、鐵、鈣。對兩所小學的600多名學生檢測時,亦發現六成以上學生缺乏微量元素,體檢異常者竟達七成。
在大規模的營養調查中,有43%的少年兒童患營養性貧血。甚至有些學校一半以上學生身高與體重達不到正常標準。
消息令人震驚!當一“大款”攜兒子去醫院就診,大夫斷定他的寶貝兒子營養不良時,他挺納悶:這孩子每月伙食費一兩千元,好東西從沒斷過,怎么偏偏會營養不良?
揭開“補品”內幕。剝去“科學”偽裝
將市場上出售的補晶和藥品當作食品的怪現象,是飲食狀況的又一大怪現象。
當然,我們不否認某些食品的功能和藥用價值——例如藥膳,針對個體營養素不足,是可以用之來補充的,但健康的孩子是不能隨意進補的。有些補品確實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但平時吃多了,對這些補品的代謝加強了,對一般食物的代謝就相應減弱了。
除了吃一些補品和保健品外,人們同時還吃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藥”。吃“成長激素”以強化肌肉,增強思維敏銳度,促進新陳代謝,營造好心情,提高性欲。吃“褪黑激素”不是為了治療失眠,而是希望“欺騙”自己的生物鐘,以減緩老化的程度,讓自己永遠年輕而充滿活力。吃“百憂解”以治療頭痛、感冒,緩解因失業、家庭糾紛、失戀帶來的情緒欠佳。吃“芬芬”是為了讓自己大腹便便的身子減去三五斤,在別人的眼里變得更好看一些,卻不顧對心臟瓣膜的嚴重損害。吃“治羞藥”,從而誘發人的興奮與心曠神怡的感覺,能解除害羞心理,以便在大庭廣眾與眾目睽睽之下招搖展示。吃“增高片”好讓男士變得更魁梧、更健壯,女士變得更婀娜、更漂亮。
在某些不負責任的廣告誤導下,許多消費者誤以為經常服用各種補品和營養補劑,就能如廣告中所說的那樣:“補血益氣”、“滋陰補陽”,進而“延年益壽”,誤以為以此就可以取代運動和鍛煉。于是,只要聽說有作用,就大把大把地甩錢。以為這樣做,就能讓孩子長得更聰明、健康,年輕人更健美,老人們能長壽。
有關營養專家指出,無病亂吃補品、藥品的怪現象,對于孩子來說是揠苗助長的行為。近年來,由于人體代謝的不平衡,另一種營養不良癥狀——不健康的肥胖兒童,已引起了醫學界和社會的普遍關注。
讓我們先看一看國際權威藥典對名貴燕窩的化學成分鑒定:“天然燕窩,含水分17.40%,含氮物質57.40%,脂肪微量,無氮提出物22%,纖維 1.40%,含蛋白質數種(多為人體不易吸收的不完全蛋白)計1.8%(牛肉含蛋白質20.1%,雞肉則為 23.3%)。”
營養學專家說,有些名貴食物所含氨基酸并不合理,并不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孩子所需的微量元素只能從合理的食物調配中攝取。
專家們認為,減少某些病癥發生的最好辦法,是多吃各種蔬菜和水果。從營養學觀點出發,人體補充營養素不足的方法,不是靠吃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口服液或片劑,而是靠平衡飲食。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