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煒 曾振宇
編者按時常有讀者寫信來告訴我們,很羨慕我們的工作崗位,可以經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武器;也有很多學生讀者來信,詢問如何報考才能投身到這個激情澎湃的行業中來。回顧我們自己的歷程,從一名輕武器專業畢業的學生,到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再到輕兵器雜志社的編輯;從單純的迷戀槍械到站到一個較高的高度來關注軍工事業的發展,這一切變化,都源于填報高考志愿那一霎間的選擇。
今年的高考即將來臨,莘莘學子如何選擇好人生之路?帶著這一使命,我們走進了這所誕生了無數輕武器專家學者、被譽為“中國常規兵器學科和專業發展搖籃”的院校,她就是人民工兵第一校——華北工學院。
歷史回顧
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曾創造了博大渾厚的黃河文化,孕育了偉大不屈的民族精神;這是一塊英雄的土地,在炮火和硝煙中誕生了我黨我軍的第一所兵工學校。華北工學院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的高等院校,她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太行工業學校,是彭德懷副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親手締造的,歷經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戰斗洗禮,幾經變遷,飽經滄桑。1949年8月遷往太原,更名為華北兵工職業學校,以后稱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太原機械制造工業學校,1958年升格為太原機械學院。后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1961年9月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4個常規兵器專業(火炮、自動武器、彈藥、引信)的教師、學生以及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全部遷入太原機械學院。1962年3月,沈陽工學院兩個常規兵器專業(火藥、炸藥)也相繼遷入,使得學院規模和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963年1月,該院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成為8所國防工業高等院校之一。1971年,學院歸屬到第五機械工業部,同年7月,奉本部軍管會命令學校停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學院建設得到迅速發展和提高。 1993年學校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隸屬于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6年,與山西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1997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兵器工業總公司簽訂了共建華北工學院的協議, 1999年正式成為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院校。2001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正式簽署了《關于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華北工學院的協議書》,標志著華北工學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伴隨著中國革命和共和國建設的風風雨雨,這所在革命戰爭中誕生的兵工院校已悄然走過了不平凡的60年。從單一的工科院校,發展成為具有國防軍工特色,工、理、管、文、經、法、教 7大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多學科大學。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即儀器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分別是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儀器及機械、火炮自動武器及彈藥工程、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碩士學位授權學科28個。
閃亮奇葩
——后備軍官教育學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軍事領域的競爭越發激烈,在未來戰場上,知識將成為戰斗力的主導因素,高素質人才的較量日益突出,這已經成為當今軍事大國調整軍事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軍隊生長干部要逐步走出軍隊自己培養和依托國民教育并舉的路子,從更大的范圍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戰略決策,華北工學院率先建立了探索國防生培養的新模式。2001年11月,廣州軍區、北京軍區依托華北工學院培養后備軍官,成立了“華北工學院后備軍官教育學院”,這是全國普通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后備軍官教育學院”。
所謂國防生,是指根據軍隊建設需要,由普通高等學校從參加國家統一招生考試錄取或軍隊從在校大學生中選拔且畢業后到軍隊工作的學生。除了首要的政治思想合格外,身體條件要求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身高165cm以上,體重49kg以上,無任何傳染性疾病;兩眼裸眼視力均在4.9以上);個別特別優秀或高學歷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視力標準。目前就讀的華北工學院在校國防生,均享有軍隊設立的定向獎學金,獎學金為每人每學年4000~6000元,而且隨著專業收費標準的調整,獎學金的標準也將適當提高。
對國防生而言,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盡快完成由一名普通大學生到合格后備軍官的轉變。因為國防生除了在完成專業學習以外,還要接受軍政基礎教育,要在4年內完成軍事理論知識和實踐兩大類共14門課程的學習。由于華北工學院在軍事裝備研究、研制、改造和改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國防生在這里有更多的機會接受專家講解武器裝備的構造,了解前沿軍事裝備發展途徑及趨勢,從而提高對相關武器的實際了解及操作能力,為將來帶兵或從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院下設軍事訓練科、軍事理論科、聯勤科和學員教育管理辦公室4個科室,全面負責國防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目前在校國防生共有450余人,分為11個區隊,學院專、兼職教師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助教2人。
常規兵器專業——在發展中壯大
堅持“以軍為本,面向全國,服務國防,服務地方”為辦學宗旨的華北工學院,保留著全國高校最為完整的常規兵器學科,在火炮、自動武器、引信、彈藥、火炸藥、安全工程、信息及測試技術等學科領域都擁有了博士和碩士授予權,已經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航天集團公司最為穩固的人才培養基地,形成了鮮明的國防、軍工特色。隨著我國輕武器專家、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和國內火炸藥研究領域的領銜科學家、工程院院士王澤山的加盟,進一步推動了學院學科建設的新步伐。學院高度重視軍工專業學生的國防教育工作,將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使軍工專業學生樹立振興祖國兵工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激勵他們認真刻苦地學習,為國防現代化獻身。
學校招收軍工專業的學生對身體沒有嚴格限制,而且除了能享受學校各項獎學金外,另有軍工專業專項獎學金,每人每月100元補助。如果入學期間簽署協議,畢業后到兵器工業企事業單位工作,則享受每年每人 5000元的兵器助學金。兵器助學金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及其所屬企業單位出資,按照 “專項投資,協議培養”的原則,對有志于從事兵器工業建設與發展的優秀學生在校期間所給予的經濟資助。據了解,2004年學校計劃招收4個軍工專業,11 個軍工班,共計400多人。
后記——直面未來
對于學生而言,畢業后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就業,而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個人發展方向的選擇。
中國軍隊的現狀是,正處于機械化尚未完成又要面臨信息化挑戰的過渡時期,而與之相對應的軍工企業,大多還面臨著舊的體制、機制轉變問題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問題。長期的困難制約了國防科技工業健康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戰略任務。過去,我國國防工業行政性的行業總公司,名稱上是公司,實際上不是經濟實體,與國外純經濟實體的巨型公司比起來,其性質是不相同的。我國這種軍工總公司由于不是在市場機制中做大的,而是由政府按行業劃分而形成的,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暴露出先天不足的缺點,缺乏適度的競爭,顯現出效率較低、下屬企業對市場反應慢、活力不足、與國際市場不接軌等種種弊端。因此,我國兵工企業目前最緊要的還不是片面強調規模,而是應當改制,通過改制增強活力,提高經濟效益。
而這些深層次問題,反應到現實中往往是一些在讀軍工專業學生的困惑。
為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我們和部分軍工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座談,并向他們發放調查表(見文后《輕兵器》雜志學生調查表),從中了解到絕大多數是熱愛這個行業的,多數人也了解并理解目前的現狀,愿意投身到這個行業,但同時也提出,希望在軍工業能獲得較高的收入和待遇。
中國軍工業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人才。希望軍工業部門創造良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火熱的事業中來。
最新新聞鏈接
軍隊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 3月5日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分組會上發言強調,要大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3月6日公布,中國2004年擬增加國防支出218.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6%。增加軍費預算,既是適應國際安全形勢新變化和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的需要,也是支持國家和平發展的需要。
以上表明,我國領導人已經認識到,為了避免與其他國家形成“時代差”,中國有必要,也有可能搭乘經濟建設的快車,把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起來,實現軍隊的跨越式發展。因為新軍事革命表明,軍隊發展形態已經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科技密集型就意味著資金密集型。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不可能推動新軍事革命的。因此做好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工作,是國防科技工業迎接世界軍事變革挑戰的迫切要求,國防科工委在最近的報告中提出了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05年基本完成軍工企業改革脫困任務,各項政策得到落實。
小貼士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從事武器系統的設計、制造、試驗、測試和發射技術的科學研究,并能從事通用機械設計與制造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 力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武器系統工程、機電控制工程、發射動力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彈道力學、火炮與自動武器結構與設計、火炮與自動武器動力學、現代工程設計方法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國防工業部門所屬研究設計部門、生產單位或民用工業部門從事兵器和普通機械的設計、制造、試驗和新產品的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等工作。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從事彈藥設計、制造、試驗及爆炸技術和民用機械工程、工程爆破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學科機械工程、力學、兵器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彈藥系統分析與設計、爆炸及其效益、彈道學、彈丸設計原理、測試技術、空氣動力學、彈丸CAD 、有限元基礎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在國防工業部門或民用單位從事產品設計、科學研究與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