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起來

老年性癡呆(阿爾茨海默癥),正悄悄地在全世界蔓延。據報道: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患者逐漸增多,老人走失現象頻繁發生,成為家庭無法承受之重,也給政府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
筆者同一日在《北京晚報》、《新民晚報》、《北京日報》、《今晚報》等6家報紙看到26例患有老年癡呆走失的尋人啟事。以下摘錄兩例:
1、1月23日(初二),我父親張玉安,75歲,患有老年癡呆,下午2點到樓門口曬太陽,因保姆回家,親朋好友大街小巷尋找,卻不見父親,如有提供信息者,重金酬謝……
2、兩個月前,家住西城區65歲的陳愛蓮患老年癡呆癥走失了,為了找回陳愛蓮,家屬印制了尋人啟事幾十萬份到處散發,除了重金懸賞外,她還專門買了二部手機以備聯絡……
據北京市紅十字會張熙增常務副會長透露:鑒于北京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癡呆患者逐漸增多,老人走失現象頻繁發生,北京市紅十字會于2001年重陽節之際,向北京市各區縣免費為患有老年癡呆癥人員辦理了“999助老卡”,以幫助那些走失老人盡快回家。他們為老人們設計了一個精致的胸卡,背面填寫老人的身份證號碼、家庭成員的聯系電話等,北京市老年人均可佩帶此卡。一旦老人外出時發生急病或走失,熱心市民可撥打北京市紅十字會的“999”急救電話,“999”將把老人接到急救中心,并憑卡上電話通知老人親屬。北京市紅十字會的“999”急救中心除承擔全市的急救工作外,還將承擔走失老人收容工作,一邊照顧走失老人的日常生活,一邊等待其家屬前來認領。北京市紅十字會的這一善舉,無疑將為北京市的無數家庭減輕尋找走失老人的煩惱。
走失老人現象頻繁發生
在走失三天三夜后,82歲的陳老太太終于被家人找到了。陳老太太患輕微老年癡呆癥是在最近兩年,但已有好幾次從家中走丟的記錄。為了防止老人走失,家人特意雇了保姆照看她,這次趁保姆在家洗澡,老太太還是自己“溜”出了家門。說來也巧,在老人失蹤48小時之后,家人準備去電視臺播出尋人啟事時,一位工作人員突然問她有沒有老人照片,原來,這位工作人員住在右安門,他家的樓下來了一位老人,不停地按一樓的門鈴,硬說這里是自己的家,左鄰右舍都出來了,但沒人認識這位老人。聽到這個信息,陳老太太的家人立刻趕到了右安門,拿著老人的照片四處尋問。后來在經過一個垃圾堆時,家人一眼認出站在垃圾旁邊的陳老太太,離家三天,老人變得又黑又瘦,跟照片上簡直判若兩人。
74歲的王老太太在住所附近逛市場時,認錯了回家的方向,竟一口氣從積水潭走到了門頭溝!兩天兩夜后被好心人在路邊發現,并報告了民警,老人終于被送回家。
癡呆病是老人走失的原因
陳老太太、王老太太還算是幸運的,走失后都被找回來了。但還有很多與她們情況相似的老人,從家中或公共場所走失后,就再也沒回過家。最近我國完成了首次老年癡呆病的大規模調查,調查顯示,以往認為中國是老年癡呆病的低發區的論點被推翻,我國并非癡呆病的低發區,發病率與歐美國家相近。55歲以上居民的癡呆患病率為4.7%,65歲以上為7.8%,類似于西方白種人的患病水平。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全世界65歲以上人口有老年癡呆病患者2900萬,據預測,到2020年患者將增加50%。我國目前約有400萬至600萬患者,隨著我國老年人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突出,對嚴重危害健康與生活質量的老年癡呆的預防和治療已顯得越來越重要。
50%的人對癡呆病缺乏認識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張振馨教授的研究表明,我國群眾缺乏對癡呆病的認識。在對405個有癡呆老人的家庭調查中,有近50%的家庭根本不知道老人得的是癡呆病,覺得“老糊涂”是正常的,不用看病吃藥。即便是發現老人患了癡呆癥,大多數家庭也只是找個人把患病老人“看守好”而已,談不上家庭康復護理。只有2%的家庭帶老人進行了正確的治療,其他家庭的癡呆老人吃的大都是營養藥。家中有病人的尚且如此,一般群眾對老年癡呆的認識就更模糊了。
正是這種對癡呆病的不了解、不重視,已經讓不少的家庭飽受其苦。據走失的王老太太的鄰居介紹:為找回老人,王老太太的兒女都放下了工作,四處尋找。親戚還幫忙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廣告,鄰居們也都四處尋找,就連上中學的孩子們也幫忙復印尋人小廣告,大家一塊兒在街道里張貼,幸虧兩天后老人被找到,所花費的人力物力還不算太多。而另一位北京市民就沒有這樣簡單了,幾年來為了尋找走失老人,全家跑遍京城,甚至跑遍了附近的區縣,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經濟損失已難以估算。
讓我們欣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當您在公共場所發現走失老人時,您可以撥打“999”或“110”,以幫助這些老人盡快回家。
老年癡呆的早期癥狀
記憶力下降幾乎是癡呆最突出的首發癥狀,老年性癡呆的記憶障礙以記住新知識能力受損和回憶遠期知識困難為特點。患者首先是近記憶力受損,隨之遠記憶力也受損,最終遠近記憶力均有障礙,使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患者還可有虛構現象,這與其記憶能力障礙有關。患者的日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同一問題反復提問。但患者的近記憶障礙常被認為是健康老年人常有的健忘而被疏忽,尤其近期遺忘已明顯但遠期記憶相對保留時,親屬常認為患者記憶并不差,甚至很好,理由是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如上所述的情況值得引起親屬的注意。
老年人應積極預防老年癡呆癥
經美國、德國醫學專家對2696名老年癡呆患者的跟蹤治療,大多數病人在65歲以上發病;少數病人的發病年齡小于65歲。大約有5%的人患有老年癡呆癥,女多于男,而且患病率隨著年齡在增加。為此,不要以為老年癡呆癥離自己還很遙遠,因為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會拉近你和老年癡呆癥的距離。所以,預防老年癡呆癥要從現在就開始。第一,適當的體育鍛煉。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已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手腳靈活,筋骨強健。他們可以選擇做些運動量不大的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諸如太極拳、木蘭拳、扭秧歌、打腰鼓等。每天早上可進行慢慢地跑步,或走路散步,規定自己的路程,或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每天睡覺前活動腰腿,轉腰、踢腿、按摩腳底等;第二,培養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每天讀報,并看些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也可以練習抄寫自己喜愛的文章,并試著練筆。有些老人喜歡練習書畫、樂器等,這對預防老年癡呆也是很有效的,可以鍛煉大腦,增強記憶力;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態。有的老人因腿腳不方便而終日呆在家中,漸漸地性格變得孤僻,遇到矛盾容易發怒、生氣。要經常與別人溝通,與人交流思想。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冷靜地想一想,不要斤斤計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有研究顯示,老年癡呆與長期精神憂郁有關系,很多人因退休、朋友亡故等原因患上了憂郁癥,使免疫機能降低,沒有食欲和體力,甚至長期臥床。要保持開朗豁達的心情,避免過于深沉和唉聲嘆氣。并保持年輕的心,適當地打扮自己,充滿信心,積極地面對生活,享受生活。第四,均衡的飲食。避免攝入過多鹽分和動物性脂肪。對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等要均衡攝取,并避免煙酒等不良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