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琴

一邊是學校和家長的謹慎觀望,一邊卻是學生的不以為然。如今在全國部分學校中開展的性教育讓學生和家長都不買帳,落得個兩邊不討好的“下場”,甚至有人說,如今很多學校組織的性教育已經劍走偏鋒,或者成了風光的擺設,變成了“集體秀場”。據有關調查,中國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齡比上個世紀70年代提前了4至5歲,而在青少年性生理早熟的同時,由于性教育的匱乏,其性心理卻極為滯后。
性教育課堂——家長希望“別過火”學生反映“不解渴”
據筆者對北京市開設了性教育課的65所中小學進行調查發現,對于開設性教育課的必要性,幾乎是師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有必要”。對60名學生調查問卷中發現,有78%的學生知道的性知識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有16%以上的學生對性知識幾乎一無所知。有很多同學認為學校開設的性教育課堂不解渴,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想知道的性教育,老師、家長又不說,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課程難有標準的教材。
2003年初,北京市海淀區所有中小學新生都有一本男女性別符號作封面的《性健康導向》性教育課教材,在全國引起了許多媒體的關注。其實,以前學生在課堂上談到生理問題的時候,多少會有些遮遮掩掩,比如在80年代的生理衛生課上,很多老師在講到男女生殖器這一章時都會掠過不講,讓學生們自己去看。在北京市海淀區教委編寫的《性健康導向》性教育課教材中,不管是高中版、還是初中版,在前兩章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內容就是“什么是性”,尤其是高中部分,不僅談到了什么是性,如何面對性沖動等問題,還涉及到避孕、性病等其他教材沒有、也不敢涉及的敏感內容。正是這種坦蕩的態度和教材本身比較深入的內容,引起了不少媒體和家長的關注。有一位家長曾致書報社說:“有必要說得這么深入嗎?這樣做會不會讓孩子不教不知道,一教嚇一跳,本來懵懵懂懂,被你們一教就照你說的去模仿了。”
對于家長的擔心,筆者特地采訪了6所中小學校的25名老師和18名學生。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北路小學校長沈廣慧說:現在的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就已經有了朦朧的性意識。如果你不給學生們談這方面的事或者談得非常淺,孩子不會滿意,也就是說孩子對這個不解渴,那么他不解渴,他就會到別的地方去尋找。比如一些含有性的內容的口袋書一度在學生中流行。社會上有很多這類視聽讀物非科學的、帶有色情色彩的,往往會使孩子受到誤導。我認為,通過對孩子們進行性教育,主要是讓孩子來端正態度,不要談性色變。同時,也讓孩子知道不能不把這當回事,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因為我們是社會人,要受社會的約束和受文化道德的約束。現在,孩子所處的環境與家長們當年所處的環境已經有很大的不同。父母們當年所處的環境很難找到有關性的蹤跡,而現在的孩子無論從報刊書籍、影視作品、同學好友還是網絡都可能接觸到性的內容,這些內容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孩子們的社會經驗有限,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們可能會將不健康的內容也吸收,從而導致不良的后果。
從許多國家的經驗來看,有教育和無教育效果不一樣。瑞典從1937年就開始開展性教育,當時許多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場歸來的瑞典青年染有性病,65年過去了,如今瑞典青年的性方面的疾病和社會問題已經大大降低。性教育在芬蘭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上個世紀70年代芬蘭性教育就進入了中、小學的教學大綱,連幼兒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圖書,此外他們還建立了專門的機構隨時為未成年人提供幫助。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注重青少年的性教育,而實踐也證明,越是教育發達的國家,其人口的健康狀況就越好,疾病狀況就越少,人的壽命就越長,越是教育落后的國家,健康狀況就越差。所以給孩子完整的性知識,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該回避的責任與義務。
希望真正的性教育盡快步入課堂
某中學初二學生黃玉彪:
我是一名中學生,由于發育比較早,也受一些黃色書刊的影響,從初中我就開始手淫,逐漸上課也經常開小差,晚上又睡不好覺。發展到后來,欲罷不能,極度恐懼。我很想得到這方面的指導,但又苦于不好向老師、父母講,就這樣一直悶著。
初三學生李景玟:
我今年14歲,讀初三。每個星期我們有兩節生理衛生課,但老師從來不講課,叫我們自己看書,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他再向我們講解。有一次,上生理衛生課,正好是男、女生殖系統有關知識這一章節,可老師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在課堂,離下課還有10分鐘,老師走進教室,有個男生舉手向老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男的遺精、女的出現月經?”老師竟紅著臉說:“你們還小,長大以后你們就會明白是怎么回事,現在可以不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去年6月22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那天早上,我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內褲濕了一大片,上面留有乳白色的痕跡。當時我嚇壞了,趕緊換一條干凈內褲,準備自己洗時,被媽媽發現了,我紅著臉低下頭,媽媽說:“不必不好意思,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青春期的男孩都有這種情況。”以前,我總以為男女交往是一件丑事,更不敢談有關性方面的內容。我對性的認識很模糊,我渴望對性的了解。
高二學生劉玉強:
雖然學校里有生理衛生這門課,但我覺得書上所講的性知識非常缺乏。便從新華書店買了一些有關性方面的書籍。通過學習,我對性有一定的認識,不再把男女正常交往看成是談戀愛。說實在的,我有手淫的習慣。在不了解性知識前,我以為手淫是一種犯罪的行為,每手淫一次,就要自責一次,尤其害怕被老師、同學或家長知道。通過學習一些性知識后,我才知道原來手淫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后來,我又偷偷咨詢了一些性方面的專家。他們認為既不要過度手淫,也不要禁欲自己,否則對身體成長不利。我希望學校開一些有關性方面的課程,讓每個學生都了解有關性方面的知識。
某中學老師周亞軍:性教育時機不成熟
我個人認為,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性教育,學校僅有的生理衛生這門課程遠遠不夠,充其量只是向學生進行生理衛生知識宣傳的最基礎教材。由于學校目前沒有一套正規系統的性教材,學校對學生進行大規模性教育時機不成熟。我是教初三班的生理衛生課的老師。每次上生理衛生課,同學們都用不尋常的眼光看著我,使我上課時有點不自在,生怕講錯了什么。特別是講到很關鍵的地方,不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向學生解釋。比如說,有的男同學問:“女人會不會遺精?”“為什么有的女人長胡須?”……像這些問題,我經常感到無法把握一個準確的度,也不知該用怎樣的方式向學生答復算恰當。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得到足夠的性教育,學生在學習生理衛生這門課程外,還應該看一些性方面的書籍,以正確認識性的含義。但最好能在家長指導下閱讀。
初二學生張思煒的家長說:要因勢利導進行性教育
現在這個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對孩子應該進行適當的性教育,這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對某些學校性教育走過場的情況,我很不滿意。因為孩子在成長時期也是性發育時期,由于性沖動,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將會發生系列變化,他們對異性有一種好奇的心理。如果學校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對性的認識,學生對性就有一種不安感和恐懼感。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既需要對性的認識,又不敢公開流露對性知識的興趣。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老師,就應該把生理衛生這門課程教好,讓學生對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特別是有關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及所起的作用,老師一定要講透,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身體有哪些器官,起什么作用,怎樣注意衛生。這比讓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思想觀念的家長來做要理智、科學。
父母是第一性教育老師
著名性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王偉遠說:家長、學校都不能太直接講一些有關性教育方面的知識,如果過早地講,則更加激發小孩的好奇心,但又不能逃避這個問題,要把它當作一門科學來學習,討論,不要以為是很“臟”的東西而羞于啟齒。青少年一般都處于性朦朧期,都開始出現第二特征,女孩來月經,男孩出現遺精現象。作為家長要及時、正確地引導孩子,講一些性教育的知識(父親指導兒子、母親指導女兒),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學校和社會,這對小孩是很不利的。同時,對于青春期異性交往,家長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動不動扣上“早戀”的帽子,小孩會更覺得好奇,會偷偷摸摸去私下交往。
學校性教育開展得太晚
中國社會學研究員車宏達認為,青少年性知識非常貧乏,主要是因為學校性教育開展得太晚、一般都是初中開始,初三開了《生理衛生》這門課,但老師幾乎很少講青少年發育這一節,幾乎是學生自己看。對于懷孕、性生活等知識也是遮遮掩掩。作為學校和家庭應承擔性教育的重擔,一方面坦誠地把性的基本知識原原本本地告訴孩子,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更要正確地引導,既要保證青少年接受性知識,消除他們的神秘心理,又要使他們的好奇心不超過道德的限度,以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性教育任重道遠
魯迅曾說過:“生物的個體,總免不了衰老和死亡,為繼續生命起見,就有一種本能,這就是性欲,因性欲有性交,因有性交才有后代,繼續了生命,所以性交也就并非罪惡,并非不凈。”現在,社會、學校、家長只談贊成或鼓勵青春期異性交往是不夠的,應該多談一些如何開展性教育方面的話題。但是也有人認為,性教育過了是誘導犯罪,傳遞黃色信息,但淺了又往往講不明白。深入不行,淺了也沒用,性教育路在何方?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研中心王大凱認為:青春期性教育目標也應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目標,青春期教育強調時間的適時、內容的適量,教法適度。
當前,教師普遍存在的困惑是:一是講什么;二是什么時間講;三是怎么講;四是誰來講。某中學生理衛生教師黃玉彬認為,我國目前進行的性教育內容過于狹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引發的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需求。教育內容偏重性生理,而缺乏性心理和自我保護知識。正因為如此,學校的性教育甚至只是成了一種冠冕堂皇的課程而已,華而不實。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接種疫苗”工程,首先教育者應當明確性教育指的是什么,客觀存在不僅僅是性生理、性心理及預防性病、防止少女懷孕等基本知識,還包括性別意識、男女平等,兩性交往及愛情、婚姻等更豐富的內容,而這些方面在我們學校教育中很少被提及。
青少年,既是長身體時期,又是接受教育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生理將會發生很大變化,正確接受性教育,是擺在他們面前一道新難題。所以,盡早給孩子完整、科學的性教育,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該回避的責任與義務。
相關鏈接
國外成功的性教育模式
1、瑞典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全國性教育組織的國家,其早期學校性教育的成功模式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教師采用啟發式、參與式和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系上。1966年,瑞典又嘗試通過電視實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長難以啟齒談“性”的局面。
2、荷蘭
荷蘭的兒童從6歲進小學就開始接受性教育。他們不僅學習有關性的各種知識,甚至不定期自己做研究寫報告。對他們而言,學習性就像其他學科一樣,沒有什么特別。他們甚至會在餐桌上與父母討論這方面的話題。
3、英國
英國的性教育根據“國家必修科學課程”規定分四大階段:5-7歲,主要是初步了解人體外部各種器官的名稱,知道人類可以孕育下一代,并會區分他們身體上的異同等。8-10歲,主要掌握人類生命周期的各個主要階段,包括生殖、生長發育等。11-13歲,讓學生懂得青春期所帶來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情況,以及什么叫月經和受精等。14-16歲,了解激素對人體的作用,醫學上使用激素控制與提高生育力的情況,以及男女性別的決定因素等復雜問題。
4、芬蘭
20世紀70年代芬蘭將性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連幼兒也有正面性教育圖書,還建立了青少年咨詢電話、兒童保護機構等。1975年到1994年,15-19的芬蘭女孩每千人墮胎率從21.2%下降到9%,性病也大幅降低。
芬蘭的經驗說明,只有用疏導的方法教育青少年才是一條正確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