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念 張雅娟
盤點2003年中國新聞媒體介入的選美活動狀況,有人戲謔為“媒體選美年”。世界級的、國家級的、地方縣市級的,甚至于某個商場、房地產銷售現場等名目繁多的選美活動,都通過新聞媒體的廣泛傳播,豐富了大眾的文化娛樂生活。與此同時,由于媒體的推波助瀾而引發的選美浪潮招致國內外眾多的非議和詰難。透過喧囂爭執的表層,新聞媒體參與組織選美活動行為本身令人深思:究竟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媒體在經濟轉型期間的這一行為給中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選美活動中媒體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否符合它的“本質”和“本職”,是否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和實際需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作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而生存發展著的新聞媒體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通過一定的商業活動贏取自身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選美是一種由美女支撐起來的商業活動。憑借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新聞媒體把這項活動推到大眾的消費生活面前。美女經濟超正常的發展勢頭,媒體自然是脫不了干系,于是爭論自然而然產生了:
有否鼓噪之嫌
我國的新聞媒體屬于社會公共資源,它的首要職能是向受眾提供應知欲知的新聞信息,啟發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彩燈炫耀的輝煌舞臺上,身著華貴服飾的美女來回穿梭。展示美麗的活動一場接一場,占據越來越多的媒體資源,如時間、人力、物力、財力等等,媒體大有不吝動用自己的一切資源介入到活動中去的趨勢。這自然難免讓人對媒體應司之職產生質疑:豪華奢侈的選美活動是否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新聞信息和公眾意見在這些媒體中有可能找到屬于自己應有的空間嗎?
的確,在功利思想作祟之下,一部分談不上規模、層次、高雅,更談不上什么社會效果的選美活動混雜到正常的活動中來。美女經濟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它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促使一些投機者鉆營其中,“是個人物都可以策劃選美,是個實體都可以招徠選美,是個團體都可以參與選美①。”選美在制度方面存在的許多不完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擾亂了正常健康的選美活動。結果,良莠不齊的選美活動泛濫開來。低俗的個例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它不僅摧殘和折磨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損害參與其中的媒體形象。
但是把選美活動的泛濫完全歸罪于媒體,指責媒體一味追逐商業利益,鼓吹選美之說尚失偏頗。這里有一個不可否定的事實,即我國新聞媒體介入選美活動處于起步階段。10年前,選美在中國還被鄙視為“無聊的西方文化”,而參與選美的女性則被看作是“缺乏自重和德行”。從此間曾受到廣泛贊美的《北大女生拒絕選美》到2003年央視第四屆服裝設計暨模特大賽北大女研究生報名參賽,這一戲劇化的轉變過程恰恰證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階段媒體介入的選美活動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與處于幼年階段的選美賽制、賽程等等的不完善不無關系,這實屬成長過程中的必然。因此,對選美活動過多的現狀不宜上綱上線地對媒體展開批評斗爭。理性告訴我們面對選美活動的急劇升溫,簡單地妄加指責是不能夠解決實質問題的。用一種聯系發展的眼光來分析判斷事實才能讓我們更客觀、公正地看待媒體介入選美的行為本質。
有否倡導男權之嫌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制度下,中國女性一直處于順從男權社會的生存狀態中。有人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徹底解救中國女性,打破套在她們身上的不平等枷鎖,而現代文明社會中媒體舉辦的讓女性一字排開供人打分的選美活動是一種男權社會把女性玩偶化做法的復蘇。與之相關的批判不無合理的成分,在此筆者不想過多地重復。認識到負面問題之后,我們辯證看到媒體對女性生存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表現在:
喚起女性主我意識,增強女性競爭意識,提升女性綜合素質。
“尤其要注意對流行的東西進行批評,防止人類在現存社會組織慢慢灌輸給其他成員的觀點和行為中迷失方向。”②因此,面對新聞媒體介入的選美活動漸趨頻繁之際,若想保持正確的方向,就需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1.引導多樣化的審美觀
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傳播,選美活動實現了一次以大眾為主體的審美活動。但仔細審視便會發現活動中對美的評定和欣賞十分狹隘化,比如宣揚女性美在于美麗、年輕、身材苗條。大眾媒體在現實社會中對大眾有著“教養”的功能,它可以間接幫助人們形成審美觀,影響人們的審美取向,受媒體對“美”的描述,人們形成對美的標準的看法。這種審美觀若不能正確反映社會現實,就有可能導致不利于人的發展的后果。大眾媒體應跳出單一化的牢籠,倡導多樣性的美,使公眾成為審美主體,成為“美”的主動創造體。
2.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取向
一些品質不高的選美活動產生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學得好不如長得好”等錯誤觀念的形成;人們對美貌的看重遠遠超過了智慧、品行、學識等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就是要求媒體在活動中宣傳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使價值觀呈現多元化。
3.注重社會功用和公益價值
媒介介入的選美活動與商業利益掛鉤,這是為讓活動更有生命力的正常行為。為公眾謀福利的責任要求媒體增加選美的社會功用和公益價值。目前我國一些權威媒體介入的選美活動已經積極作出一定的成效,例如第五十三屆世界小姐決賽在海南三亞的舉辦就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增長。
冷靜分析2003年選美活動與媒體行為之后,得出誰對誰非的結論其實并不是最為重要的。面對自己擔負的“喉舌”和“商業”角色的雙重任務,新聞媒體要總結得與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中不斷平衡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才是至關重要的。
注釋:
①http://tqfzb.0898.net/read.php?news_id=3959&news_class_code=01
②霍克海默《批判理論》〔M〕重慶:重慶出版社P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