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勇 楊朝欽
進入央視10年,朱軍主持了8屆春節晚會。今年1月21日大年三十的春節晚會上,朱軍不僅主持晚會,而且與馮鞏、周濤等表演了相聲,后來還得了個一等獎。但是朱軍的一個小口誤還是引來了不小的“波瀾”。在今年春節晚會零點鐘聲敲響前,他誤將“猴年”說成了“羊年”。1月26日,朱軍表示,發生這樣的錯誤是自己現場臨時發揮心情緊張所致,但他依然覺得自己在晚會中的表現算得上優秀。談及這次錯誤,朱軍的心情有些沉重:“這是一個低級錯誤。”他說零點鐘聲敲響前原本沒有他的臺詞,但是當倪萍說完臺詞后,離鐘聲敲響還有20多秒,“如果大家在那里干等著,局面勢必會沉悶,我想應該在這時候再說兩句話活躍一下氣氛。”朱軍稱,當時心里想的是“羊年即將過去,讓我們靜候猴年的到來”,但沒想到說出來竟然是“讓我們靜候羊年的到來”。朱軍說,這個錯誤發生后他心里很不好受,連慶功宴都沒有參加就回家了。
有人說,人的錯誤或缺點像猴子的紅屁股,當它在地面上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而當它爬到高處時,就很容易被看到了。但反過來想,當一個人的小錯誤被當成大事來說時,他的被關注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朱軍的從藝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困難、跨越坎坷的事他經歷了很多。從1995年起,朱軍主持了中央電視臺很多大型文藝晚會和演出活動。他雖不以形象見長,但其主持風格樸實、大方、清新、干練、機敏而沉穩,漸漸受到全國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
一、主持之路:吹盡狂沙始得金
1964年,朱軍生于蘭州市,他父親是蘭州軍區戰斗歌舞團首席單簧管演奏者,受父親的熏陶,他在11歲時便開始學習單簧管演奏。17歲時入伍,憑著這一技之長,成了部隊業余宣傳隊里的一名演員,從此走上了藝術的道路。在業余宣傳隊,他由單簧管演奏,到唱歌、說相聲、演小品、說快板、跳舞,無所不干。為此,戰士們戲稱他為“全活兒”。
離開部隊后,他考入了甘肅省曲藝團,從此成了一名專業演員。1988年他被特招,進了蘭州軍區戰斗歌舞團,二次入伍又走進了他熟悉的軍營。在戰斗歌舞團的短短幾年里,朱軍為西北的官兵和人民演出了500多場次,贏得了部隊官兵和西北人民的贊譽,多次受到上級機關的嘉獎并榮立三等功一次。后來,朱軍進入甘肅省電視臺,從1991年起,幾乎所有的大型文藝演出活動都由他擔任節目主持。
1993年,經嚴格的考核,朱軍終于走進中央電視臺。但開始時,他只能做些幕后工作。他在積聚著力量,等待著時機。終于有一天,原來的主持人腹瀉,做不成節目了,導演沒有辦法,臨時讓朱軍去主持,從此他成了中央電視臺的一名節目主持人。朱軍主持過《東西南北中》,該欄目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名牌欄目,連續5年獲優秀欄目獎。
“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活動舉辦了21次,其中由朱軍主持的就有15次,大部分的革命老區和偏遠的貧困地區都留有他的足跡。1999年“心連心藝術團”到西藏慰問演出的前一天,他因病正在輸液,可接受任務后,二話沒說,把針一拔,行李一提,隨團上了西藏高原。到了西藏以后,由于病情本來就沒好利索,再加上高原反應,他的病一下子加重了許多。但為了不影響演出,他一邊輸液,一邊堅持參加演出,受到了西藏人民和藝術團所有演職人員的贊譽。
朱軍憑著勤奮和敬業,在中央電視臺的十年間,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由他主持、編輯的音樂電視專輯《鄉風鄉韻》,1997年在保加利亞舉行的國際金天線電視節目大賽中,獲音樂類節目第一名,這也是中央電視臺音樂類節目首次在國際大賽上獲大獎;1999年在全國金話筒節目主持人評選中,他獲得了銀獎第一名。
主持人這種職業,風光的背后,蘊藏其間的是奔波與勞碌。1999年10月,朱軍的父親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開了人世,正在蘭州奔喪的朱軍,接到電視臺要他到焦裕祿曾經工作過的河南錄制節目的任務后,把巨大的悲痛深埋在心底,直奔河南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二、藝術人生:演繹人生別樣紅
今年春節期間,《藝術人生》推出的《父老鄉親——西部歌王王向榮》及尋找當年紅樓夢演員的特別節目,向觀眾展現了世事的滄桑和人物情感的曲折經歷,讓人感慨良多,觀眾反響熱烈。
其實,每周五晚上,《藝術人生》都會與你有約。朱軍不僅擔任節目主持人,還挑起了節目策劃的大梁。
朱軍說,每主持一期《藝術人生》,對自己來說都有新感覺。他與明星坦誠交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和他們聊人生,聊人生感悟。因而,節目是明星、觀眾和主持人情感的融合,心靈的撞擊,三者溝通的互動。無論是初識還是熟悉的明星,無論他們年紀大小,自己都把他們視為普通人,通過節目加深對他們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發現他們鮮為人知的閃光點,想盡辦法展示每一個成功者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實踐一種深入骨髓的真、善、美——用一種堅持來發表對電視文藝的反思;講求一些主義,讓理想的光芒照耀在人們的臉上。
主持人像點蠟燭的人,只有點燃了蠟燭后才能照亮自己,只有采訪好了他人,主持好了節目才能凸顯自己的水平和價值。
欄目定位為“沉穩、大氣、典雅”的《藝術人生》,提倡全新的傳播理念、平民化的獨特視角、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跌宕起伏的環節設計。朱軍認為,《藝術人生》是一個情感類的節目,主觀意念很強,自己必須要跟著嘉賓的思路用自己的人生觀去跟他們碰撞。碰撞對了,產生共鳴,便于他們更好地講述他們的故事。即使意識形態在碰撞過程中產生了某種瞬間的對立,那也沒關系;因為這種對立也有利于對方更清晰地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現在做節目他不用拿角本,全是由他自由發揮。
做了這么多期節目,朱軍對每一個嘉賓都有著不同的印象。嘉賓中李玟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李玟雖然在美國長大,接受的是美國教育,但她骨子里其實很傳統。”而秦怡講述經受人生磨難時的剛毅,李谷一回顧坎坷從藝路時的淚水,陳凱歌傾訴親情時的欣慰,潘虹靜靜凝視觀眾時的傷感,田震敘談音樂時的歡樂,黃磊和學生們心靈的碰撞,德德瑪面對病魔的堅強,呂麗萍談論婚變的坦然以及毛阿敏、謝莉斯、朱明瑛、蔡琴、蔣雯麗、濮存昕的“哭態”等,不僅朱軍銘記在心,廣大觀眾也難以忘懷。
央視于2001年歲末創辦的《藝術人生》至今已經3年多了。《藝術人生》以其內容的真實與藝術風格的平和牢牢站在了收視排行榜的前沿;而剛剛摘得國內電視主持人最高獎項——第六屆電視金話筒獎的朱軍,還將繼續為廣大觀眾演繹他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