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華
在很多家庭中,吵架是常見的。在人們的印象中,吵架是一種有傷感情的攻擊行為。夫妻“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當然不是好夫妻。但從不吵架的夫妻就是恩愛夫妻嗎?回答是“不”。
家庭生活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矛盾,而且很多矛盾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很難克服和解決。夫妻之間的成長經歷、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的差異,文化水平的差距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對子女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對雙方父母的照顧不平衡,性生活不協調,價值取向的不一致都可能成為夫妻矛盾的導火索和觸發點。家庭矛盾是無法回避的。既然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夫妻相愛一生的經歷也是“戰斗”一生的過程。爭吵作為一種“戰斗”的方式有時也是一種必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選擇。因此,不要將吵架視為洪水猛獸,吵架是我們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像天晴久了會下一場雨一樣地自然。
夫妻之間應該凡事互相商量,增進相互理解,加強情感溝通。但生活中應該的事情太多了,夫妻關系不可能總是這樣一種境界。人的本質中有很多劣根性,夫妻之間有時也是“欺軟怕硬”。如丈夫通宵打牌,經常酗酒,妻子愛撫和規勸常常無效,這時吵架就成了一種必然的選擇。妻子迷戀歌廳、舞廳,追求享樂等等,假如丈夫規勸不聽,吵架就成為必然的結局。由于吵架具有爆發、激烈的特點并帶有“火藥味”,對對方的影響和震動也就更大,對對方的行為也就能產生較強的約束效果,同時使自身憤怒和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泄,一方感受到另一方的憤怒和壓抑往往會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婚姻中僅僅有愛情是不夠的,責任感對婚姻的幸福是必不可少的,吵架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是一種傳遞和增強責任感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吵架也有積極的意義。
有些家庭表面上很和睦,實際上夫妻之間有很多矛盾和隔閡不愿溝通或不能溝通,而采取“冷戰”的方式,這只會增加雙方的不信任并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導致悲劇性的結局。
當然,吵架也要遵守“游戲規則”,要適可而止,只可打“常規戰爭”,不可打“核大戰”。第一,“君子動口不動手”;第二,不要揭對方的老底和瘡疤,就事論事;第三,不要在公共場所吵架,不要在雙方工作單位吵架,不要在雙方單位領導面前告狀;第四,不要尋求“外援”,雙方父母親和兄弟姐妹及子女不要參戰;第五,及時結束“戰斗”,見好就收,不要搞成馬拉松式的斗爭;第六,相互妥協,不讓“戰爭”升級,放下架子,撕下面子,如果自己錯了,向對方誠懇地道歉;第七,吵架的同時夾雜“糖衣炮彈”,發揮情感優勢,往往事半功倍。
吵架之后,由于情感得到了宣泄,有時會更加親密,正如“雨過天晴”一樣。當我們的家庭空氣太沉悶時,就讓它下一場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