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敏
內容提要作為現象學基本出發點的“無前提性原則”,既是嚴格、純粹的現象學理想的基石,也是在有無之境中的艱苦探索,更是治療時代精神危機的良方:以確定性的基礎為起點,填平“超越性”陷落后所留下的“深淵”。
關鍵詞現象學 純粹邏輯學 無前提性原則 有無之境 文化理想
〔中圖分類號〕B516.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3-0012-04
胡塞爾一生十分關注文化學,表面看來與文化學離得最遠的“純粹邏輯學”,尤其是它的“無前提性原則”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現象學的著名綱領“回到實事本身”(或“面向實事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表明了一種新的文化轉向的口號 ① ,這也是在純粹邏輯學的“無前提性原則”中提出來的。盡管“回到實事本身”也許不是什么高蹈的哲學理想,但在各種未經批判的理論及其前提充斥理論市場的時代,“回到實事本身”作為現象學的一個基本出發點也就具有了濃厚的理想色彩,尤當它的目的和方法———即“為什么要回到實事本身”以及“如何回到實事本身”———與“嚴格科學的哲學”和“無前提性原則”相聯系時,現象學的這種理想(盡管笛卡爾等人對此曾有過不徹底和不自覺的意識)就變得十分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