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若森
內容提要作為交易規則與生產屬性的統一,企業在本質上是以集體知識與個人知識的積累與融合為特征的專業化生產與協作的長期契約集合,決策權的優化配置與旨在代理人激勵—約束相容的治理結構安排及治理機制設計是關于企業組織效率的兩個基本問題。作為企業在知識成本與代理成本雙重約束之下發展與積累核心競爭能力的結果,共同治理是企業所有權安排的常態,而共同治理與相機治理的結合則是企業所有權安排動態發展所必須基于的原則。
關鍵詞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決策權配置 所有權安排 企業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3-0070-07
企業契約理論從企業的“規則”屬性出發對企業組織成員的交易活動及其間契約的形成作了比較深入的解析,但企業契約理論僅從企業組織成員單個個體行為的角度出發孤立與靜態地考察企業組織成員的產權特征及其在企業契約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就此而言,企業契約理論并未有真正擺脫新古典經濟學傳統與股東至上主義的邏輯框架。事實上,企業兼具“規則”與“生產”屬性,企業在本質上是以集體知識與個人知識的積累與融合為特征的專業化生產與協作的長期契約集合,決策權的優化配置以及其中旨在代理人激勵—約束相容的治理結構安排與治理機制設計則是關于企業組織效率的兩個基本問題,但在解決這兩個基本問題的過程中,企業面臨著知識成本與代理成本的雙重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