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 郝淵曉 官升東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陜西省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產業結構問題的實證分析,揭示出影響陜西產業結構問題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國家意志決定了陜西的產業結構,當國家意志和市場化進程相沖突時,將會使陜西的產業結構發生扭曲,而這將會對陜西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關鍵詞陜西 經濟增長 新產業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F061.5;F1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3-0082-06
在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過程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既是經濟增長的結果,又反過來對經濟的持續增長具有影響作用,特別是作為一個大國結構。“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產結構中的變化,經濟增長是難以理解的”(庫茲涅茨,1971)。經濟發展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過程。一個地區產業結構問題的意義,首先取決于該地區作為獨立利益主體的強度,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只有國家的產業布局,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問題對地區自身并沒有太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