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一、前言
幼兒具有天生的親水性,而戲水活動正是符合這種天性的一種體鍛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起到鍛煉幼兒體質、增強其心肺功能的作用,還可以使幼兒充分體驗各種感官刺激,感受克服困難后的愉悅,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并能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老師對戲水活動的科學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活動中的組織不合理,結果造成教學活動難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如果不對戲水活動進行科學系統的組織安排,就有可能使這種有效的體鍛方法,蛻變為普通的水中嬉鬧,甚至有可能造成對幼兒身心的損害。例如,過于枯燥的游戲,會使幼兒的注意力從游戲本身轉移開;再例如,在建造戲水池時,為了符合幼兒活潑的天性,一些幼兒園往往會采用一些不規則的平面設計,而這種設計處理得稍有不慎就會在池中形成死水域,而死水域則為細菌提供了繁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