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楓
內容提要形式法對意志的外部規定在道德領域被克服,意志自由在主體內心得以實現,但道德又有主觀無限性的局限,突出表現為僅有道德的主體將“處于作惡的待發點上”;倫理因權利和義務的真正統一而實現了對道德的價值顛覆,其實體性定在———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建設和倫理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的向度。
關鍵詞黑格爾 道德 倫理 國家
〔中圖分類號〕B51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2-0032-06
道德與倫理因習慣上被同義使用而導致了倫理學范疇的混亂,康德即如此。于是,黑格爾將二者予以區分,“把既經成為不同的用語對不同的概念來加以使用”,認為倫理是道德與形式法的真理,恰如道德對形式法的意義超越,倫理也完成了對道德的價值顛覆。這一認識,豐富了倫理學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