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樹海
內容提要對政黨這一新生事物從排斥到逐步接納,最終完全歸依的歷程貫穿著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變遷的進程。本文嘗試從發生學的角度對清末立憲運動背景下政黨的孕育、產生及歷史地位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從制度保障、政黨理念的輸入與傳播、政治訓練、政黨主體的構成等角度,較為詳細地勾畫出中國最早政黨生成的過程,強調清末社會的憲政追求是政黨創生的強大助力,清末立憲運動是政黨產生的制度溫床,政黨的出現、政治參與的擴大對中國政治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清末 政黨 立憲運動
〔中圖分類號〕D092;K25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2-0134-06
緣 起
現代政黨自產生以來,它的活動舞臺已經蔓延到整個世界,并且占據了政治交易中的絕大份額,有關政黨的論述更是汗牛充棟,除了學理性的研究和操作性的分析之外,還有數不清的道德性、功能性的評價,但是當人們對政黨問題似乎都耳熟能詳時,依然存在著對政黨的誤讀。在中國二十世紀的政治發展史上,政黨自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無須多言。對政黨這一新生事物從排斥到逐步接納,最終完全歸依的歷程貫穿著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變遷的進程。追根溯源,從中國政黨初生時的復雜歷史情境出發,解析這一段時期政黨產生時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尋求政黨出現對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意義,這種理論探索自然顯得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