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 澄
德國文藝復興盛期的丟勒(Albrecnt Diirer)和意大利畫家達·芬奇一樣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紐倫堡一個金飾手藝匠家庭,十五歲后在當地畫家胡爾蓋·莫特門下學習版畫和插圖,后多次游歷國內各地,并兩次游歷意大利,在諸多方面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歐洲繪畫史上的記載,丟勒是以版畫著稱,他的木刻組畫《啟示錄》中《四騎士》和銅版畫《騎士·死亡和魔鬼》等為其代表作品。他除版畫外也畫油畫和水彩。對于他在水彩方面的介紹雖然資料較少,但作為歐洲大陸早期水彩畫的學者們,都把丟勒奉為歐洲第一位以水彩作畫的偉大畫家。丟勒的水彩畫并非偶爾為之,他早在學生時代就用水彩表現風景和動植物了;這方面的代表作《幼兔》、《草叢》充分說明了丟勒最能運用水彩方法充分表現色彩和氣氛,這些代表作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盡管德國早期畫家克拉納赫(1472-1553)和荷爾拜因(1497-1543)及17世紀佛蘭德斯的魯本斯、凡·戴克,荷蘭的倫布朗都曾因各自不同的貢獻有益于世界水彩藝術的發展,但在歐洲水彩畫歷史中,丟勒的水彩畫仍被奉為世界水彩藝術的最早的優秀典范。
丟勒的代表作《幼兔》和《草叢》都是他三十一、二歲時的作品。《幼兔》的介紹較多,但《草叢》一畫在中國一直沒有此畫畫作的資料,直至1995年筆者撰寫《世界水彩畫鑒賞》時方從日本得此圖片。丟勒畫動物神態活現,在畫植物方面更是細膩深刻,精致入微。《草叢》一畫,構圖并不復雜,但各種纖細植物的枝葉茂盛,有花有穗,疏密交錯。他用色并不十分復雜,但黑白光影清晰,色彩冷暖相映;有勾有染,勾畫有致,無一絲之敗筆,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