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山花
在古代希臘,雅典的戲劇表演是最杰出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影響力極廣的公共文化活動。它們是與祭祀儀式有關的節日慶典和體育比賽的一部分。在雅典節慶中,整個城邦的人和成百上千的外邦人,連續幾天聚集在劇場觀看戲劇表演,共同感受戲劇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沖擊和思想上的啟迪。
在當時,雅典政府組織戲劇演出,并按照城邦的規則和法則來組織。城邦從公民中選出十名戲劇裁判官,授權他們從戲劇比賽參與者中選擇一個勝利者。每年,雅典的大法官都要為狄奧尼修斯節選出三位劇作家,讓他們各自呈交四部劇目。三部是悲劇,另一部是薩提羅斯劇(satyr)。薩提羅斯劇因演員扮演的半人半獸(馬或羊)的角色而得名。
“悲劇”意為“山羊之歌”。這一說法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合唱隊的演員身披山羊皮表演;二是與山羊祭祀有關;三是山羊被用做競技比賽的獎品。這三種說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祭祀活動相聯系,被大多數學者接受。雅典悲劇主要以昔日英雄、神所經歷的苦難為主題,旨在激發公民對一些城邦問題加以關注和思考。
悲劇產生之后,以滑稽表演為特征的喜劇也產生了。“喜劇”一詞在希臘文中意思為“狂歡歌舞劇”。農民在收獲葡萄時祭祀酒神,舉行狂歡游行,載歌載舞,它的主要作用仍然是愉悅和歌頌神。雅典的悲喜劇在愉悅神的同時,也反映了城邦的社會生活以及公民的喜怒哀樂。
在公共節慶日,雅典政府規定婦女、兒童甚至奴隸都可以觀看戲劇。法律規定不能把別人擠走。雅典政府用法律維護觀劇活動的正常秩序,但觀眾對戲劇有裁決的權利,他們可以向表演拙劣的演員投擲垃圾或水果,甚至把他們轟下舞臺,政府對觀眾的這些舉動不加干涉。
雅典戲劇是一種公眾性的藝術形式。盡管大部分戲劇的情節是基于城邦形成前的故事,比如特洛伊戰爭,但是雅典政府所推崇的優勝劇目卻反映了城邦的道德趨向,表達了城邦在探究公民與神、公民與城邦關系時倫理上的傾向性。
埃斯庫羅斯的劇作《波斯人》、《報仇神》、《普羅米修斯》、《奠酒人》都在比賽中獲得頭獎。《波斯人》是一部表現希臘人反抗侵略的劇作;《報仇神》、《奠酒人》都涉及神對事件的價值評判。獲勝的戲劇由城邦任命的男性公民選出,城邦的道德傾向、公民的好惡直接影響到評判的結果。戲劇所提出的問題突出了家庭關系和公民之間、公民與城邦之間的關系。城邦所選擇的獲勝戲劇促使觀眾準確理解悲喜劇家所傳達的信息。
劇場既是酒神祭典之地,也是公民聚集的公共場所。公元前4世紀時,劇場遵循比較簡潔的式樣。雅典政府所建劇院的基本結構特點是:在舞臺表演中,合唱隊占據著圓形或半圓形的場地。舞臺配有背景幕,裝有模擬景象和移動裝置。根據劇本的需要,一排排座位由山的一面雕刻出來,水平臺階與入場通道相交錯,第一排座位與正廳前排右邊緊鄰處,設有祭司和公共執行法官的座位。這一點已經由考古發現所證實。如雅典衛城南坡的狄奧尼修斯劇院,前兩排是專供官員和祭司就坐的貴賓席,用大理石建造,并且設有腳凳。
雅典政府所建劇院的式樣有效地利用了聲學原理,使聲音可以到達最后一排,而且不會引起音高、音長或音強的強烈變化。演員在表演時戴著面具,面具一方面用于說明角色的性格特征或者實現個人身份的改變;另一方面有助于聲音傳到后排。劇院周圍的場景與舞臺的布置、戲劇情節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雅典公民會自然地沉浸在戲劇表演的時間和空間中。演員、觀眾和劇作家的作品以及觀眾的思想、言語融合在了一起。劇場的和諧和統一也正是雅典政府所追求的。
劇院是政府提供給公民放松心情、愉悅生活以及討論政治、風俗、時尚、歷史事件、神話、宗教和道德等問題的場所。公民聚在一起觀看由悲喜劇作家創作的戲劇作品,在共同的文化領域感受著雅典城邦的優越,以及作為雅典公民的自豪。
劇場是酒神祭典之地,用公款興建,為了讓全體公民都積極參與政府民主生活,關心城邦大事,從文藝生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雅典政府向公民發放“觀劇津貼”,鼓勵公民參與公共文化生活,關注城邦公共事務,在公共的文化生活中得到良好的熏陶。雅典實行公職津貼制,這項制度的實施為貧苦農民參與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在雅典,還實行捐助制度,劇隊由富裕公民出資維持。富人的捐助一方面維持了城邦的公共文化活動,同時也使自己在公民心目中提高了聲譽。
在古典時期雅典的劇院中,政府所認可的劇目一幕幕上演著,表達著現實生活中雅典人的困惑和歡喜,引導著雅典人的道德趨向。雅典的悲喜劇并不是對日常生活、神話人物和當前事件的簡單描述,而是在愉悅公民的同時,使公民在道德、心理、精神諸方面得到升華和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