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紋禎
只身到北歐挪威王國首都奧斯陸大學傳媒專業進修,學習生活很輕松,講座時間基本上都安排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加上好多東西都賊貴,差不多是國內十倍、二十倍的價,連一個包子都要20克郎(合人民幣一比一上下的樣子),這樣便有了勤工儉學的念頭,因為不通挪威語,正式的工作只有送avis(報紙)了。也算到當地的新聞單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地考察”,體驗體驗生活唄。挪威是一個極度傳媒化的社會,傳媒言論自由列入世界前三名,挪威人平均每天花費5小時在大眾傳媒上。不會當地語言沒關系,送報的活兒機會還是蠻多的。后來我倒是通過了一級的口試,要是能考過挪威語三級才有機會得到好的固定工作,年薪起碼有20萬挪威克郎。
先是換了當地的手機卡(挪威是單向收費,接電話不花錢),人家找你聯系方便,然后到一家報社領了一份兼職申請表,登記,選送報的時間和路線。按我的課余時間我當時選干兩條下午線(平日周一到周五下午3點送到5點結束)和一條周日早線(要求早6點鐘之前把報送完)。送一條線不合適,要送兩條以上才給報銷月票。
打兼職工也要單位同意才行,我就拿著申請表找給我獎學金的挪威研究會的女老板簽了字(初來乍到的,沒敢驚動我的導師,怎么說咱也是做學問來的副教授),接著去警局辦工作許可,那兒的人忒多,排隊取號,等上兩小時才叫到我。當時順利地在護照上我的居住許可旁便有了工作許可。再返回報社復印存檔,交表后就等電話吧。這時還得去辦一下人口號(十一位數,前六位為生日;跟我們的身份證作用一樣)、稅卡,三周后寄給我。稅卡沒交到報社的話,頭一個月勞動所得的一半是要上繳的。另外記著把自己的銀行賬號及住址郵箱填寫清楚。
隔了一周,報社打電話叫我去培訓。先是“理論培訓”。我們一起的有十人,其中除一人是挪威人之外清一色是第三世界的,男女都有。中國人有三個,另兩人為來自上海的在讀博士和在大連有副高職稱的醫生。老板讓我們對照手冊觀看介紹工作流程的錄像,看人家是怎么送的,然后讓我們寫出自己認為干好這一工作要注意些什么,我談了應敬業、守時、規范等體會,就這么簡單。接下來又讓等電話。
只等了兩天(正好趕上月末)便通知我有下午線了,要上崗培訓。一條線是跟一個挪威中學生,另一條是跟一個越南人,對著送報本(上有訂戶住址)教我怎樣投遞。那個挪威人讓我自己推送報車,呼哧呼哧一戶一戶地找,她悠哉悠哉地遠在后面指點,還抽煙;而那個越南人不用小推車,他開著一輛舊法國汽車,讓我坐在車里看著認路就可以了。
周一開始這兩條線就歸我了。一條正好一百單八個訂戶。最初那些日子兩條線我要花上三個鐘點方能完工,對著名字、門牌挺慢的;兩三周下來我就輕車熟路了,不用看報本就知道線上哪家訂了哪家沒訂,一個半小時左右我就能送完兩條線了。我愿送住獨門獨院的訂戶,往院門口報箱里一投———省事;不愿送住公寓樓的,又要拿鑰匙開大門,又要上樓下樓,還要把報撂在人家門口的墊子上———麻煩。周四也煩人,有廣告要發,送給線上未訂報的住戶,量與訂報的差不多,好在每送一份都給錢。有懶得送廣告的有時竟整捆整捆地扔進報點的垃圾箱里,很不講職業道德。報點是我們取報紙的地點,周圍有送報專用(上密碼鎖的)小推車和大垃圾箱。按合同上規定的時間到報點而報紙未到,則每等一單位時間(一刻鐘)報社會付給15克郎的等報錢。不過自己要記下等候時間,領免費郵寄信封和等時表,填好,月底寄到報社。天兒好、又帶了書還行,若趕上下雨下雪的,就有的受了。
周日早線我只參加了一次上崗培訓便放棄了。我住在離奧大不遠的學生城,因為是一條大線(合一個半到兩條下午線的工作量),凌晨三點半就要起床,摸黑步行一刻鐘到山上等班車送我們到報點,我干不來。早線給我培訓的是一位挪威老頭,快六十歲的職業送報人,健步如飛真厲害。人家“挪威海盜之后”是吃什么長大的。我說是鍛煉身體,可一路小跑似地送完報,滿頭的汗,后背濕透,停下來便涼颼颼的,上了車也不敢靠著休息一下。
當然話說回來,勞筋骨、餓體膚,我的確減了肥,剛出國時體重188斤,回國降到了169斤。還有,多與同行交流,練口語是其次,重要的是他們今天告訴你這、明天教給你那的,會像“擠牙膏”似的讓我了解好多信息,也積累了不少有用素材。
每月的工錢在轉月的8號到賬。同時還會收到結算單。頭一學期我送兩條線,月收入5800克郎,上稅524克郎。下一學期功課、論文等忙了,我只送一條,掙2900上稅263。月入1800以下是不用納稅的。我們學生是做兼職,不允許平日上午線(錢多,一般由專職人士送,不給學生)、下午線和周日早線同時都送。我的政府互換獎學金是免稅的(依聯合國救濟金標準所訂,還沒在挪威的那些難民領的多),加上我過年回家、假期還到歐洲其他國家去玩,如此一來我打工年收入則不足三萬,這樣按挪威國家規定,每年的6月20日前后都會把上一年我納過的那些稅如數退到我的賬上。打洋工受洋罪,掙得多付出的辛苦就多。我有位陪讀來挪威的上海朋友很有閑,平日每天送三條線(他夫人三點多鐘從醫院下班也幫忙),周日兩條大線,一個月稅后弄一萬多。可這種勞動所得再多與挪威人的收入水平還遠夠不上同一個數量級———挪威人均工資收入每年US$33650。等報時我想過,人家挪威人看我們這幫外鄉勞力,是不是就像我們在國內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民工似的?(掙得再少也能存出錢來。)有時幫忙抬個彩電什么的,他們會給點小費(兩三枚20克郎的硬幣),圣誕節等節日還送我們紅包(在信箱上留言,信封里放兩百)。不管怎樣,“月是故鄉明”,我畢竟是身在挪威……
茫茫四海欲何之,課后送報正此時;
鄉愁胸中何必起,勞動人民是我師。
———送報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