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習軍
微型小說界都還記得,我國新時期微型小說崛起于20世紀80年代,那時江蘇的微型小說作家、評論家以及報刊編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當時《青春》雜志鼎力支持微型小說,至今為微型小說界所稱道,《青春》培養了全國各地大批微型小說作家,使江蘇一度成為微型小說的創作基地兼集散地。后來一段時間,缺乏有影響力的媒體的支持,江蘇只成為作品輸出地。這一局面到了《金山》關注微型小說之后才有所改觀。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金山》始終倡導和奉行文學刊物“創特色、育新人、塑品牌、講雙效”的辦刊宗旨,選準微型小說這一品種,編輯同仁精心耕耘,為推動我國新時期微型小說創作,扶持文學新人,繁榮微型小說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金山》在微型小說界的迅速崛起并被微壇認可,江蘇又一次成為微型小說的作品輸出地和作品集散地,促進了中國微型小說這輛車形成以江西《微型小說選刊》、江蘇《金山》、河南《百花園》《小小說選刊》、河北《小小說月刊》四輪驅動并行的良好局面(當然其他眾多的報刊關注支持微型小說也功不可沒)。
2004年夏天,江蘇省委宣傳部、省作協在南京湯山東湖麗島舉辦了江蘇文學界三項教育讀書班,《金山》唐金波主編和我策劃組織連云港作家微型小說小輯。這是《金山》雜志第二次刊出連云港作家小輯了,是《金山》對連云港微型小說創作的支持,也是中國微型小說文壇對連云港的又一次關注。
連云港地處蘇北,是江蘇經濟欠發達地區,然連云港的微型小說并非欠發達,從微型小說起步到如今叫響文壇的連云港作家能數出很多,像張文寶、陳武、李琳、相裕亭等等。這次組來的稿件,皆是微型小說界的新人,但他們并非文壇新人,這批作者中,有成剛這樣實力派的作家。經常光顧網絡里文學網站的人大約都知道有一個網絡風云人物叫秦歌,秦歌不僅是中國首屆網絡文學原創文學作品大獎的得主(他在一年內寫出并出版了四部長篇小說),而且他的長篇小說一出版,就會被市場盜版,他的作品被出版家和書商青睞,以至于他在網上一旦公布他的構思,出版社和書商就會聞風而動,紛紛向秦歌拋媚眼。目前,秦歌已經出版了5部有分量的長篇小說。此秦歌即為連云港的成剛、本期小輯中《窗外風景》的作者。卜偉是近年來活躍在微型小說界的新星,其作品連連被《作家文摘》等報刊選載;市作協上屆副主席殷勝理是一位老作家,在微壇也屢次亮相,其作品老道厚重;賈洪鐘、徐繼東、天目山、姜厚全、丁玉冰、謝娟等都是縣區作協做領導和組織工作的,他們不僅操持小說,在詩壇、散文界都頗有分量;魯濱、世可兩位“小女子”皆屬文壇晚輩,可她們的作品有思想、有故事,角度新,可咀嚼,稱得上筆力獨健,真讓人感覺到后生可畏。
當然,本期作品小輯組稿的宗旨在于展示新人,因而尚有些不盡人意之處,至少,我可以武斷地講,這批作品尚不能代表連云港微型小說的最高水平。但是,一個文學創作人才輩出的地方,不正是文壇幸事么?通過這批新人新作,向微型小說界整體展示連云港文學新形象,比起頻頻出現老面孔不是更有意義么?何況這批作家、作品,還會受到讀者的喜歡的,我相信。
感謝《金山》,感謝微型小說!